《行路难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2:3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路难三首 其二
作者: 张时彻 〔明代〕
君不见连城璧碎不复完,
平地水覆难再收。
昔日弹冠取卿相,
片言不合兴戈矛。
雷开被宠比干死,
窦婴失势灌夫囚。
道旁荆棘汝自力,
进退惟谷心烦忧。
绰约春华岂久妍,
青青松柏委山丘。
君如念东门之黄犬,
何如彼西域之青牛。
白话文翻译
你可曾见过,那连城的美玉已经破碎,再也无法复原;
那大地上的洪水已经淹没,难以再收回。
往昔弹冠而求取公职的,最终却因为一句话的不合而兴起戈矛。
雷开因宠爱而死于比干,窦婴失势后被灌夫囚禁。
路旁的荆棘你要靠自己去克服,
前进与后退都让人忧心忡忡。
春天的花朵岂能长久美丽,
而那青青的松柏却依然屹立于山丘。
你可曾想起东门外的黄犬,
却不如那西域的青牛珍贵。
注释
- 连城璧:指的是非常珍贵的美玉,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事物。
- 弹冠:指的是古代官员通过考取或考核而获得官职。
- 片言不合:形容言语之间的微小分歧。
- 雷开、比干:典故,雷开因受宠而被杀,比干因忠诚被杀。
- 窦婴、灌夫:历史人物,窦婴因失势而被囚禁,灌夫为其敌人。
- 绰约春华:形容春天的花朵娇美。
- 青青松柏:象征坚韧不拔、持久的美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时彻,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作见长。其诗风多以豪放与沉郁见称,常借古喻今,抒发个人感慨。
创作背景
《行路难三首》是张时彻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人生艰难、荣华易逝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权力、名利的深刻感悟与无奈。
诗歌鉴赏
《行路难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警醒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开头两句以连城璧的破碎和洪水的不可收回引入,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一旦失去便无法复原,暗示了人生的脆弱与命运的难以掌控。接着,诗人借古代人物的命运,反映出权力的瞬息万变和人心的复杂,特别是“片言不合兴戈矛”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因小节而导致的重大后果。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荆棘”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强调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在面对生活的重重困扰时,诗人感到无奈与忧虑,但同时也提出了坚韧不拔的信念,“青青松柏委山丘”,松柏象征着长青与坚韧,提醒人们在逆境中要保持一颗坚定的心。最后两句通过对比黄犬与青牛,进一步深化了对价值的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整首诗以沉郁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引导读者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展开思考,展现了张时彻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连城璧碎不复完:问君是否见过美玉破碎,难以再复原,暗示美好事物的脆弱。
- 平地水覆难再收:比喻洪水泛滥,不可逆转,象征不可收回的损失。
- 昔日弹冠取卿相:追忆过去通过考取而获得官职的荣光。
- 片言不合兴戈矛:微小的言语分歧可能引发冲突。
- 雷开被宠比干死:历史典故,警示权力与宠爱带来的危险。
- 窦婴失势灌夫囚:描述因失势而被囚禁的命运。
- 道旁荆棘汝自力:告诫要依靠自己去克服人生的艰辛。
- 进退惟谷心烦忧:前进与后退都让人心烦意乱。
- 绰约春华岂久妍:春天的花朵美丽却不长久。
- 青青松柏委山丘:松柏常青,象征坚韧不拔。
- 君如念东门之黄犬:提到东门外的黄犬,质疑其珍贵性。
- 何如彼西域之青牛:对比青牛的珍贵,强调真正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荆棘”,形象地传达艰难。
- 对仗:如“进退惟谷心烦忧”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命运,增强了诗的深度与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旨在于探讨人生的无常、追求的价值与自我努力的重要性。通过对比与典故,诗人揭示了权力的易逝与美好事物的脆弱,提醒人们在逆境中应保持坚韧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连城璧:象征美好、珍贵,但同时又易逝。
- 荆棘:代表人生路途中的艰难与挑战。
- 春华: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
- 松柏:象征坚韧与长青,持久的价值。
- 黄犬与青牛:通过对比探讨价值观,强调珍贵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连城璧”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珍贵
- B. 力量与勇气
- C. 贫穷与无奈
-
“片言不合兴戈矛”中的“片言”指的是什么?
- A. 微小的言语
- B. 重要的决定
- C. 大家的共识
-
“青青松柏”象征什么?
- A. 年轻的生命
- B. 坚韧不拔与持久
- C. 春天的美好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行路难》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时彻与李白的《行路难》均探讨人生的艰辛与追求,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而张时彻则侧重于对权力与命运的思考与警醒。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