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

时间: 2024-09-19 21:21:12

馀霞残雪几多在,蔫香冶态犹无穷。

黄昏月下惆怅白,

清明雨后寥梢红。

树底草齐千片净,墙头风急数枝空。

西园此日伤心处,一曲高歌水向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花
作者: 韩偓 〔唐代〕
馀霞残雪几多在,
蔫香冶态犹无穷。
黄昏月下惆怅白,
清明雨后寥梢红。
树底草齐千片净,
墙头风急数枝空。
西园此日伤心处,
一曲高歌水向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残花凋零的景象。余晖与残雪交织,似乎还有些许的芬芳和娇媚之态。黄昏时分,月光照耀下,心中感到惆怅,白色的花瓣更显得孤独;而清明时节的细雨过后,枝头的红花显得稀疏而单薄。树下的草丛整齐而干净,墙头的风声急促,几枝空荡荡的花朵在摇摆。今天在西园这伤感的地方,只有一曲高歌随水流向东去。

注释:

  • 馀霞:指傍晚的余晖,残留的晚霞。
  • 残雪:指冬雪未融,或比喻花朵的凋落。
  • 蔫香冶态:形容花朵虽已凋零但仍带有香气与美态。
  • 黄昏:指日落时分,光线昏暗,常引发惆怅之情。
  • 清明:指清明节,春天的一个节气,代表春雨时节。
  • 寥梢红:形容树枝上稀少的红花。
  • 西园:指作者所处的西园,象征着伤感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偓,字少沧,号云溪,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51年,卒于公元约923年。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春末夏初的黄昏,诗人借花的残败抒发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歌鉴赏:

《残花》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人在描写花的凋零时,投射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孤独。开头几句通过“馀霞”和“残雪”的对比,生动展现了自然景色的转变,暗示着花的生命即将结束。接着,诗人通过“黄昏月下惆怅白”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忧伤的氛围,突显出残花的孤独感。清明雨后的“寥梢红”,则更加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全诗的情感在最后一联中达到了高潮,作者在“西园此日伤心处”的感叹中,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走了美好与青春,也暗示着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运用的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与丰富的情感层次,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馀霞残雪几多在:描绘傍晚的余晖与残雪,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留存。
  2. 蔫香冶态犹无穷:尽管花已凋零,但仍有香气与美态,表明生命的短暂与美丽的延续。
  3. 黄昏月下惆怅白:黄昏时月光下的白色花瓣让人感到惆怅,表现出孤独与忧伤。
  4. 清明雨后寥梢红:清明时节的雨后,红花显得稀疏,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5. 树底草齐千片净:草丛整齐而干净,形成对比,突出花的凋零。
  6. 墙头风急数枝空:墙头的急风中,几枝花朵空荡荡,表现出生命的孤寂。
  7. 西园此日伤心处:西园成为了伤心的地方,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8. 一曲高歌水向东:高歌流淌的水向东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对生命的哲思。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馀霞残雪”对比,强化生命的短暂与美。
  • 拟人:如“蔫香冶态”的描述,使花朵更具生命力。
  • 象征:水向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残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光明。
  • :象征纯洁与生命的脆弱。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红花:象征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 :象征时间的流动与人生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昏”象征什么?

    • A. 美好时光
    • B. 生命的结束
    • C. 自然景色
    • D. 快乐心情
  2. “寥梢红”中的“寥”是什么意思?

    • A. 许多
    • B. 稀少
    • C. 美丽
    • D. 幸福
  3. 诗中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愤怒
    • C. 忧伤
    •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韩偓的《残花》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描写自然与人生哲思上有相似之处,前者侧重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后者则更为宏大,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评论》
  •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