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谷中玩水上花》

时间: 2025-01-10 22:41:16

山头水从云外落,水面花自山中来。

一溪红点我独惜,

几树蜜房谁见开。

应有妖魂随暮雨,岂无香迹在苍苔。

凝眸不觉斜阳尽,忘逐樵人蹑石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平谷中玩水上花
作者: 韩偓 〔唐代〕

山头水从云外落,
水面花自山中来。
一溪红点我独惜,
几树蜜房谁见开。
应有妖魂随暮雨,
岂无香迹在苍苔。
凝眸不觉斜阳尽,
忘逐樵人蹑石回。

白话文翻译:

山顶的水从云外倾泻而下,
水面上的花朵却是从山中飘来的。
这一溪的红花我独自珍惜,
几棵树上的蜜蜂又有谁见它们开花呢?
想必有妖精的灵魂随暮雨而来,
难道没有那香气的痕迹留在苍苔上?
我凝视着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
忘记了追逐樵夫,悄然在石头上回头。

注释:

  • 逐句解释

    • 山头水从云外落:山顶的水从天空中倾泻而下。
    • 水面花自山中来:水面上的花朵是从山中飘来的。
    • 一溪红点我独惜:这一溪的红花我独自珍惜。
    • 几树蜜房谁见开:几棵树上的蜜蜂又有谁见过它们开花呢?
    • 应有妖魂随暮雨:想必有妖精的灵魂随着暮雨而来。
    • 岂无香迹在苍苔:难道没有那香气的痕迹留在苍苔上?
    • 凝眸不觉斜阳尽:我凝视着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
    • 忘逐樵人蹑石回:忘记了追逐樵夫,悄然在石头上回头。
  •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妖魂”以及“香迹”暗示了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精灵和花香的崇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偓,唐代诗人,生于唐代中期,因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而受到后世喜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繁荣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在太平谷中游玩,深受自然美景的启发,暗含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太平谷中玩水上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花卉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两句“山头水从云外落,水面花自山中来”便构建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自然景观。水和花的结合,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诗人对“一溪红点”的珍惜,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独到感受,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怀。

后半部分提到的“妖魂”和“香迹”,则让整个诗意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仿佛在暗示自然界中隐藏着一些不可知的存在,这种想象力丰富了诗的内涵。结尾的“凝眸不觉斜阳尽,忘逐樵人蹑石回”更是将诗人的沉思与自然的流逝融为一体,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令人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头水从云外落:描绘山顶的瀑布,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 水面花自山中来:水面上的花朵宛如从山中生长而来,展示自然的神奇。
    • 一溪红点我独惜: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表达个人情感。
    • 几树蜜房谁见开:对花开的细腻观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致关怀。
    • 应有妖魂随暮雨:引入一些幻想,丰富情感层次。
    • 岂无香迹在苍苔:暗示自然中的气息与生命。
    • 凝眸不觉斜阳尽: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沉迷于自然。
    • 忘逐樵人蹑石回:忘却世俗,回归自然,感受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花比作水面的一部分,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妖魂”使自然更具生动性和灵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对称性,增强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整体上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同时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山头水: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水面花: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之美。
    • 妖魂:暗示自然中不可知的力量,增添神秘感。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头水从云外落”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山顶的雪
    • B. 瀑布
    • C. 河流
  2. “一溪红点我独惜”中的“独惜”指的是什么?

    • A. 独自享受
    • B. 忘记
    • C. 独自悲伤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忘记了追逐什么?

    • A. 夕阳
    • B. 樵人
    • C. 花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韩偓的《太平谷中玩水上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美,前者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后者则更关注于宁静的氛围和隐居生活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