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湖边山寺》
时间: 2025-01-27 05:4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湖边山寺
作者: 顾况 〔唐代〕
群峰过雨涧淙淙,
松下扉扃白鹤双。
香透经窗笼桧柏,
云生梵宇湿幡幢。
蒲团僧定风过席,
苇岸渔歌月堕江。
谁悟此生同寂灭,
老禅慧力得心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群山的景象,溪水潺潺流淌,松树下的门扉紧闭,白鹤成双飞舞。香气透过经书的窗户,弥漫在桧树和柏树之间,云雾环绕着湿润的佛教寺庙,旗帜轻轻摇曳。僧人坐在蒲团上,静静地感受着风掠过;岸边渔民的歌声在月光下悠扬,仿佛月亮也在江水中沉没。谁能理解这世间的生命与寂灭?在老禅师的智慧中,心灵得到了安宁和解脱。
注释
- 扉扃:门扉紧闭的样子。
- 白鹤双:形容白鹤成双飞舞,象征吉祥与和谐。
- 香透:香气透过窗户。
- 经窗:经书的窗户,指寺庙中的佛教经典。
- 梵宇:指佛教寺庙,梵是指佛教的神圣。
- 湿幡幢:湿润的佛教旗帜,象征佛法的传播。
- 蒲团:用于坐禅的垫子,代表修行的地方。
- 苇岸:芦苇生长的河岸。
- 渔歌:渔民在水边唱的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顾况在湖边山寺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宿湖边山寺》是一首描绘山水与宗教哲理的诗作,贯穿着深厚的禅意。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佛教的静谧,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开头的“群峰过雨涧淙淙”通过声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雨后山涧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清新的感受;接着“松下扉扃白鹤双”将自然与人文结合,白鹤的出现象征着吉祥和静谧。在寺庙中,香气与云雾交融,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中间部分“蒲团僧定风过席”表现了僧人静坐修行的状态,风轻轻掠过,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安宁。最后两句通过哲理的反思,触及了生与死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在这首诗中,自然与宗教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峰过雨涧淙淙:描绘雨后群山的景象,溪水流淌声,充满生机。
- 松下扉扃白鹤双:松树下的寺庙紧闭着,白鹤成双,象征宁静与和谐。
- 香透经窗笼桧柏:香气通过经书的窗户弥漫在桧树之间,表现出宗教氛围。
- 云生梵宇湿幡幢:云雾缭绕在佛教寺庙上,湿润的旗帜随风飘动,表现出灵动的美感。
- 蒲团僧定风过席:僧人坐在蒲团上,静心修行,感受风的轻拂。
- 苇岸渔歌月堕江:渔民在河岸唱歌,月亮倒映在河中,意境悠远。
- 谁悟此生同寂灭:反思生命的意义,提问谁能领悟生与死的道理。
- 老禅慧力得心降:在老禅师的智慧中,心灵得到了平静与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人生哲理。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将风、月等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宗教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禅宗的智慧与宁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峰: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白鹤:代表吉祥与灵性。
- 香:象征佛教的神圣与安宁。
- 蒲团:修行与内心宁静的象征。
- 渔歌:表现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鹤双”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孤独
B. 和谐与吉祥
C. 自然的力量
D. 风的轻柔 -
诗中“蒲团僧定风过席”中“蒲团”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座位或垫子
C. 禅宗经典
D. 鱼的种类 -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寂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生命与死亡的反思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与隐居生活,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孤寂与自然的美。
- 杜甫《望岳》:表现对自然的崇敬与人生理想的追求,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