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都司公廨与陈景清诸友小集作》

时间: 2025-01-27 03:37:13

当才谁可柱中流,我辈何如避一头。

旧隐要寻鸥作伴,薄田足与鹤为谋。

蒹葭白露嗟今老,榆柳西风感昔游。

新秫已登鲈蟹贱,溪头何日舣归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丑都司公廨与陈景清诸友小集作
当才谁可柱中流,我辈何如避一头。
旧隐要寻鸥作伴,薄田足与鹤为谋。
蒹葭白露嗟今老,榆柳西风感昔游。
新秫已登鲈蟹贱,溪头何日舣归舟。

白话文翻译:

谁能在这才华横溢的时代中成为支柱呢?我们这些人又能如何逃避这种困境呢?我希望能够寻找海鸥作伴,过上隐居的生活;薄薄的田地足以与白鹤为伴,畅谈生活的理想。蒹葭在白露时节让我感慨已老,榆树和柳树在西风中让我怀念往昔的游历。新米已经收获,鲈鱼和螃蟹价格低廉,溪边的船何时才能停靠归来呢?

注释:

  • 当才:当代的才华。
  • 柱中流:比喻在社会中有支柱地位的人。
  • 旧隐:指隐居的生活。
  • :海鸥,象征自由。
  • 薄田:指土地不多,形容生活简朴。
  • 蒹葭:芦苇,常用作隐逸的象征。
  • 白露:秋季节气,象征时光的流逝。
  • 榆柳:榆树和柳树,古人常以此描绘田园风光。
  • 新秫:新收的稻米。
  • 鲈蟹:指鱼和螃蟹,象征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工于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多描绘隐逸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辛丑年间,李曾伯与友人们小聚时所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索。开头以“当才谁可柱中流”发出疑问,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思考。接着,诗人渴望回归自然,找寻隐逸的生活,这种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逃避相互交织,形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旧隐要寻鸥作伴,薄田足与鹤为谋”显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海鸥和白鹤象征着自由与理想的生活方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追求。而“蒹葭白露嗟今老”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时间的无情使人感到愈发孤独与无奈。

最后两句“新秫已登鲈蟹贱,溪头何日舣归舟”展现了丰收后的生活景象,然而归舟无期的感慨再次将诗歌的情感拉回到对人生的思考,生动而深刻,给人以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才谁可柱中流:在这个时代,谁能成为支柱?
  2. 我辈何如避一头:我们又能如何逃避这种困境?
  3. 旧隐要寻鸥作伴:我希望能回归隐居,寻找海鸥为伴。
  4. 薄田足与鹤为谋:薄薄的田地足以与白鹤谈理想。
  5. 蒹葭白露嗟今老:看着蒹葭,感叹自己已老。
  6. 榆柳西风感昔游:西风吹拂,勾起往昔的游历。
  7. 新秫已登鲈蟹贱:新米已收,鲈鱼和螃蟹价格低。
  8. 溪头何日舣归舟:溪边的船,何时才能停靠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当才谁可柱中流”,比喻出众人才的稀缺。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榆柳西风感昔游”。
  • 对仗:如“新秫已登,鲈蟹贱”,展现诗人的工整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由、独立的生活。
  • :象征高洁的志向与理想。
  • 蒹葭:象征自然与隐逸。
  • 榆柳:象征田园风光与自然美。
  • 新秫、鲈蟹:象征丰收与生活的简单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鸥”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财富
    C. 权力

  2. “薄田足与鹤为谋”中,“鹤”指的是什么? A. 鱼类
    B. 一种鸟
    C. 田地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无奈与渴望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辛丑都司公廨与陈景清诸友小集作》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曾伯在反思社会现实的同时,展现出更深的孤独感。陶渊明则更为直接地表现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