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日发舟快阁下》

时间: 2025-01-26 02:10:45

开船风打头,举棹水分流。

到处皆成客,今年未识秋。

意哀吟蟋蟀,声苦乱飕飕。

拊枕仍推枕,谁知梦觉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二日发舟快阁下 赵蕃 〔宋代〕

开船风打头,举棹水分流。 到处皆成客,今年未识秋。 意哀吟蟋蟀,声苦乱飕飕。 拊枕仍推枕,谁知梦觉优。

白话文翻译:

船儿启航,风儿迎面吹来,桨儿划动,水流分向两边。 无论到哪里都成了过客,今年还未曾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心中哀伤,蟋蟀的吟唱,声音凄苦,风声凌乱。 抚摸着枕头,又推开枕头,谁知道梦醒后的忧愁。

注释:

  • 开船风打头:指船启航时,风迎面吹来。
  • 举棹水分流:棹,船桨;水分流,指船桨划水时,水流向两边分开。
  • 到处皆成客:无论到哪里都像是过客,没有归属感。
  • 今年未识秋:指今年还没有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意哀吟蟋蟀:心中哀伤,蟋蟀的吟唱更添凄凉。
  • 声苦乱飕飕:飕飕,形容风声;声苦,指声音凄苦。
  • 拊枕仍推枕:拊,抚摸;推,推开。形容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 谁知梦觉优:梦觉,梦醒;优,忧愁。指梦醒后的忧愁无人知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九月二日乘船离开快阁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秋天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二日,诗人乘船离开快阁,面对迎面而来的风和分流的河水,感叹自己无论到哪里都像是过客,今年还未曾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诗中通过蟋蟀的吟唱和凌乱的风声,表达了内心的哀伤和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秋天的期待。诗中“开船风打头,举棹水分流”描绘了船启航时的景象,风迎面吹来,河水被船桨划开,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到处皆成客,今年未识秋”则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秋天的渴望。后两句通过蟋蟀的吟唱和风声的凌乱,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哀伤和忧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船风打头,举棹水分流”:描绘了船启航时的景象,风迎面吹来,河水被船桨划开,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2. “到处皆成客,今年未识秋”: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秋天的渴望。
  3. “意哀吟蟋蟀,声苦乱飕飕”:通过蟋蟀的吟唱和风声的凌乱,表达了诗人的哀伤和忧愁。
  4. “拊枕仍推枕,谁知梦觉优”:描绘了诗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梦醒后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开船风打头”中的“风打头”比喻风迎面吹来。
  • 拟人:“意哀吟蟋蟀”中的“吟蟋蟀”赋予蟋蟀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哀伤。
  • 对仗:“开船风打头,举棹水分流”中的“开船”与“举棹”,“风打头”与“水分流”形成了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秋天的期待。通过描绘船启航时的景象和内心的哀伤,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风:象征着漂泊和不确定性。
  • 水:象征着流动和变化。
  • 蟋蟀:象征着哀伤和凄凉。
  • 风声:象征着凌乱和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开船风打头”中的“风打头”比喻什么? A. 风迎面吹来 B. 风从后面吹来 C. 风从侧面吹来 答案:A

  2. 诗中“到处皆成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的思念 B. 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3. 诗中“意哀吟蟋蟀”中的“吟蟋蟀”赋予了蟋蟀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哀伤 C. 平静 答案:B

  4. 诗中“拊枕仍推枕”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景? A. 安然入睡 B. 辗转反侧 C. 梦醒后的忧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天的宁静和美丽。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赵蕃《九月二日发舟快阁下》: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