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春午坐
日午尘喧息,天光入望清。
飞花过鸟逐,垂柳跃鱼惊。
雨尽溪声歇,云开山翠横。
残春心不展,肠断数声莺。
白话文翻译:
正午时分,尘土喧嚣消退,阳光透过窗户洒入,显得格外清明。飘扬的花瓣像飞鸟一样追逐,垂柳下的鱼也因惊动而跳跃。雨水停止,溪水的声音也随之消失,云雾散去,山的翠绿愈加显得横亘在眼前。残春的心情无法舒展,听到几声黄莺的啼叫,不禁令人肠断。
注释:
- 尘喧息:指午时的喧闹尘土似乎都消失了,环境变得宁静。
- 飞花过鸟逐:描述花瓣在空中飘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舞。
- 垂柳跃鱼惊:柳树垂下的枝条,鱼儿因惊动而跳跃。
- 雨尽溪声歇:雨停了,溪水的声音也随之消失。
- 云开山翠横:云雾散去,山的翠绿清晰可见。
- 残春心不展:残余的春天让人无法舒心。
- 肠断数声莺:听到几声黄莺啼叫,内心感到悲伤。
典故解析:
该诗中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黄莺的啼叫在古诗中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而“残春”则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带有淡淡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田登,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景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坐在午后的静谧环境中,感受到春天的残留与即将来临的夏天,内心涌现出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
诗歌鉴赏:
《残春午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末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感伤。首句“日午尘喧息”开篇即营造出一个安静的环境,正午的阳光透过尘埃照耀进来,象征着宁静与清明。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飞花、垂柳、跃鱼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这生机的背后,诗人却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
“雨尽溪声歇,云开山翠横”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雨后初霁的清新与山的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感慨。最后两句“残春心不展,肠断数声莺”将内心的情感推向高潮,黄莺的啼叫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成为诗人心中不舍的声音,传达出对春天的留恋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午尘喧息:描绘正午时分的宁静,尘土的消散象征着心灵的宁静。
- 天光入望清:阳光透入,让环境显得格外清朗。
- 飞花过鸟逐:春天的花瓣随风而落,像飞鸟一样,充满生机。
- 垂柳跃鱼惊:柳树的柔美与水中的鱼形成生动的画面。
- 雨尽溪声歇:描写雨后宁静的溪流,象征着归于平静的心态。
- 云开山翠横:云雾散去,山的翠绿愈加显现,象征着明朗的未来。
- 残春心不展:尽管外界美好,心中却难以释怀,感受到春的短暂。
- 肠断数声莺:黄莺的啼叫激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带来无限的惆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鸟的飞舞,生动形象。
- 拟人:柳树与鱼的互动,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雨尽溪声歇,云开山翠横”,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末夏初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垂柳:代表着柔情与生机。
- 黄莺:象征春天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力。
- 溪水:体现自然的宁静与流动。
- 山翠:象征永恒与坚固的美。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外在景象,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午尘喧息”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喧闹
B. 宁静
C. 暴雨
D. 寂静 -
“肠断数声莺”的意图是? A. 表达快乐
B. 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C. 表达对夏天的期待
D. 表达对秋天的感伤 -
诗中提到的“飞花”象征着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的短暂
D. 冬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田登的《残春午坐》和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田登更强调内心的感受与时光的流逝,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宁静的自然之美,反映出不同的诗人情感和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田登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田登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