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
时间: 2025-01-11 04:50: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堂春
作者: 汪东 〔清代〕
髻丫双挽。豆蔻梢头春浅。
试引新声,玉琯初调。
恼乱苏州刺史浑閒事,
四座惊闻泪共飘。
说向中情冤苦,王孙恨更饶。
但逐游蜂得酿花成蜜,
不惜因欢解绣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女子的发髻双双挽起,显得格外动人。豆蔻的枝头上春天刚刚开始。她试着引奏新曲,玉管初调,音色清亮。苏州的刺史对此感到恼乱,竟然无暇顾及自己的事务,四周的人都惊讶地听到她的泪水洒落。她诉说着心中的冤屈,王孙的恨意更显浓烈。为了追逐蜜蜂,酿造花蜜,她不惜因欢愉而解开身上的绣貂衣。
注释:
- 髻:发髻,女子将头发盘起的样式。
- 豆蔻: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少女,象征青春。
- 玉琯:一种乐器,指玉制的管乐器。
- 苏州刺史:指当时苏州的官员,暗示其对美色的迷恋。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指代心中的爱情对象。
- 绣貂:用貂皮绣制的衣物,象征贵重的衣物,暗示身份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词为主,风格细腻,擅长描写女性情感及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玉堂春》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文人对女性情感及社会地位的关注愈加明显。诗中的女子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青春美好的向往与对情感的执着。
诗歌鉴赏:
《玉堂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春日场景,诗人以女子的发髻和豆蔻的春天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少女的娇媚与春天的盎然生机。诗中提到的“玉琯初调”,不仅传达了女子乐声的清丽,也象征着青春的初绽。
随着情感的展开,诗人引入了“苏州刺史”的描写,表现出对美丽的强烈迷恋,反映了人间的情感波动。女子的泪水和心中的冤苦,透露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不满。尤其是“王孙恨更饶”,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爱情中的复杂与无奈。
最后,诗人以“逐游蜂得酿花成蜜”作为结尾,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尽管经历了泪水与冤屈,她仍愿意追逐幸福,享受生活的甜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清代诗人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与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髻丫双挽:女子的发髻美丽动人,显示出她的青春与活力。
- 豆蔻梢头春浅:豆蔻的嫩芽象征着春天的初来,暗示着年轻的生命。
- 试引新声,玉琯初调:试着吹奏新曲,乐器声清脆,隐喻着新情感的萌芽。
- 恼乱苏州刺史浑閒事:苏州刺史被女子的美貌吸引,忽视了自己的职责。
- 四座惊闻泪共飘:周围的人对女子的情感表现感到惊讶,泪水象征着悲伤与无奈。
- 说向中情冤苦:她倾诉内心的冤屈与苦楚,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 王孙恨更饶:王孙的恨意加重,显示出情感的纠葛。
- 但逐游蜂得酿花成蜜:追逐幸福的心态,愿意为甜美的爱情付出代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豆蔻”比喻青春少女,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髻丫双挽”与“豆蔻梢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情感的复杂性赋予自然现象,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生活中苦涩情感的反思。通过女子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与生活中的挣扎与坚持,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髻:象征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豆蔻:代表年轻、美好的生命。
- 玉琯:象征高雅与艺术。
- 泪水:承载着悲伤与无法言说的情感。
- 蜂蜜:象征甜美与幸福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豆蔻”指代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成年女性
C. 老年人 -
“王孙恨更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甜蜜的爱情
B. 复杂的情感纠葛
C. 平淡无奇 -
诗中的“绣貂”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富贵与身份
C. 友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同样描绘了女性情感,关注爱情与生活的苦楚。
- 李清照的词: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无奈,与《玉堂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女子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