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拱辰山》
时间: 2025-01-22 02:3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省拱辰山 作者:刘子翚 〔宋代〕
豺狼已烟销,言归省先茔。
岂无消息至,怵惕意自惊。
兵戈道孔由,不折寸草径。
神物阴有护,凶威肃其狞。
敬瞻垅阙云,堕泪眶睫盈。
如承慈穆颜,如闻謦咳声。
道余孤风存,泽本遗爱成。
昔我罹祸苦,结庐傍佳城。
哀慕宁有极,忽忽时序更。
惭愧旧巢鸟,常绕松柏鸣。
白话文翻译
豺狼的威胁已经消失,我回到了故乡的墓地。
难道没有消息传来吗?心中不安,感到恐惧。
战争的道路如同孔子所言,连一寸草坪都没有留下。
神灵在暗中保佑,凶恶的威胁也因此被压制。
我恭敬地望着高高的云阙,眼泪不自觉地涌出。
就像是承受着慈祥的面庞,听到温柔的咳嗽声。
孤独的风依然存在,留下的恩泽也成了遗产。
曾经我遭遇了苦难,依偎在美丽的城市旁。
对故人的怀念没有尽头,时间悄然流逝。
我感到羞愧,像那旧巢的鸟儿,常常围绕松柏鸣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豺狼:这里指的是敌人或威胁。
- 烟销:烟雾消散,意指危险的消除。
- 怵惕:心中感到惊恐和不安。
- 寸草径:比喻连一寸草地都未能幸存。
- 神物阴有护:神灵在暗中保护。
- 垅阙云:形容高耸的建筑或自然景观。
- 慈穆颜:和善而庄重的面容。
- 謦咳声:轻微的咳嗽声,形容亲切的呼唤。
- 泽本遗爱:留下的恩泽。
典故解析:
- 孔由:指孔子,强调战争的破坏性和对自然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战乱时期,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时局的感慨。他的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省拱辰山》创作于战乱之后,诗人回到故乡,感受到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过往苦难的追忆。诗中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亲情的思念。
诗歌鉴赏
《省拱辰山》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故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思考。开篇即以“豺狼已烟销”引入,表明敌人的威胁已经消失,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岂无消息至,怵惕意自惊”表现了对故人消息的渴望与不安,情感深沉。
在描写战争带来的创伤时,诗人以“兵戈道孔由”表达战争的残酷,连寸草都无法幸存,反映了历史的悲剧与个人的无奈。同时“神物阴有护”又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仰,暗示着即使在黑暗中也有保护和救赎。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层递进,最后以“惭愧旧巢鸟”收尾,表现出对自己未能更好保护故乡与亲人的愧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人在对往日的缅怀中,似乎在呼唤着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豺狼已烟销:象征敌人或威胁消失。
- 言归省先茔:回到故乡的墓地,表示对故人的追忆。
- 岂无消息至,怵惕意自惊:对故人消息的渴望与内心的不安。
- 兵戈道孔由:战争的破坏性,强调历史的悲痛。
- 不折寸草径:暗指连一寸草地都未能幸存的惨状。
- 神物阴有护:信仰的寄托,神灵的保护。
- 凶威肃其狞:凶恶的威胁被压制。
- 敬瞻垅阙云:对高耸云阙的敬畏与感慨。
- 堕泪眶睫盈:情感的流露,眼泪盈眶。
- 如承慈穆颜:感受到亲切的面容。
- 如闻謦咳声:感受到温柔的呼唤。
- 道余孤风存:孤独的心境依然存在。
- 泽本遗爱成:留存的恩泽与感情。
- 昔我罹祸苦:回忆过去的苦难。
- 结庐傍佳城:曾经依偎在美丽的城市旁。
- 哀慕宁有极:对故人的思念无止境。
- 忽忽时序更:时间的流逝令人惆怅。
- 惭愧旧巢鸟:自责未能更好地守护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豺狼”比喻敌人,表现出战争的威胁。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了对仗的修辞,使诗歌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过去苦难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在伤感与渴望中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体现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豺狼:象征敌人或威胁。
- 云阙:象征高贵、庄严的事物,代表对故土的敬畏。
- 松柏:象征坚韧与长存,体现对过去的怀念与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词是诗中用来形容敌人或威胁的?
- A. 松柏
- B. 豺狼
- C. 云阙
- D. 寄托
-
诗中提到“神物阴有护”,意指:
- A. 保护神灵
- B. 神灵的保护
- C. 自我的保护
- D. 亲人的庇护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忘却
- B. 怀念
- C. 轻视
- D. 逃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动荡时代的感慨。杜甫的诗更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而刘子翚则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两者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