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守酴醾二首》
时间: 2025-01-11 19:5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张守酴醾二首
作者: 刘子翚
退食黄堂喜自公,不妨幽兴嘱芳丛。
双旌不出閒春昼,大笔微吟缀祖风。
老矣交朋今日少,飘然游宦异乡同。
杖藜约我过南浦,贤圣时时为一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与朋友共聚的愉悦心情。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乐于与友人相聚,不拘于世俗。春日的宁静让他不愿出门,反而在室内吟咏,缅怀古人的风采。随着年纪的增长,交朋之人日渐稀少,但他与朋友的游宦生活依然漂泊自在。约定一起漫步南浦,即使贤人圣者也会有自己的归属和理想。
注释:
- 退食:指晚餐后,取消饮食,寓意为清闲。
- 黄堂:指古代的书房,象征清雅之地。
- 幽兴:指幽静的兴致,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双旌:指双旗,古时用以表示出行的仪仗。
- 杖藜:手杖,象征年长者的闲适与从容。
- 南浦:地名,指南方的水边,寓意诗人悠闲的生活环境。
典故解析:
“杖藜”意指年长者的标志,古代诗人常在游览中以此体现自我风范。诗中提到的“贤圣”则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对智慧与德行的尊崇,强调即使在世俗中,也应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字子翚,号听松,宋代诗人,以清新典雅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子翚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虽然身在异乡,但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闲适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春日中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与友人的聚会,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中“退食黄堂喜自公”开篇即展现出一种温馨的氛围,随后对春日宁静的珍视,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淡泊与宁静。接着,诗人提到“老矣交朋今日少”,流露出对于年华逝去的感慨,但同时又通过“飘然游宦异乡同”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贤圣时时为一中”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高尚情感与心灵的共鸣。整首诗语言洗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退食黄堂喜自公:晚上用餐后,诗人在书房中独自欣喜。
- 不妨幽兴嘱芳丛:即使是幽静的兴致,也愿与花丛相伴。
- 双旌不出閒春昼:春日的闲暇时光,不想出门游玩。
- 大笔微吟缀祖风:在这宁静时刻,诗人恣意吟诵,缀写古人的风采。
- 老矣交朋今日少:年纪大了,朋友渐渐稀少。
- 飘然游宦异乡同:在异乡游宦,心中却感到自由自在。
- 杖藜约我过南浦:约定手杖相伴,漫步南边的水浦。
- 贤圣时时为一中:贤人和圣者的思想常常交融在一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杖藜”作为年长者的象征。
- 对仗:如“老矣交朋今日少”与“飘然游宦异乡同”的对比,体现生活的反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的哲思,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从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堂:象征书香之地,代表文化的积淀。
- 春昼:春天的日子,象征生命的蓬勃与美好。
- 南浦:流淌的水,象征自由与流动的人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退食”指的是: A. 吃饭后
B. 睡觉前
C. 早晨
D. 旅行中 -
诗中提到的“杖藜”象征: A. 年轻
B. 年长者的闲适
C. 忙碌
D. 友谊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珍视? A. 财富
B. 友谊
C. 权力
D. 名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对比刘子翚的《次韵张守酴醾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加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孤独感,而刘子翚则更突出人际之间的交流与友谊的价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