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

时间: 2025-01-25 23:29:26

春寒恻恻春阴薄。

整半月,春萧索。

晴日朝来升屋角。

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红入花腮青入萼。

尽不爽,花期约。

可恨狂风空自恶。

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 顾德辉 〔宋代〕

春寒恻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索。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红入花腮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白话文翻译:

春寒逼人,春日的阴云稀薄。整整半个月,春天都是萧条的。晴朗的早晨,阳光升起在屋角。树上的鸟儿,对着唱出新的歌曲,唱完后双双飞走。红色映入花瓣,青色渗入花萼。所有的都不辜负花期的约定。可恨的狂风空自凶猛。早晨一阵,晚上一阵,难道都要吹落吗?

注释:

  • 恻恻:形容寒意逼人。
  • 春阴薄:春天的阴云稀薄。
  • 萧索:形容景象萧条。
  • 幽鸟:指树上的鸟儿。
  • 对调新语:鸟儿对着唱出新的歌曲。
  • 红入花腮青入萼:形容花瓣和花萼的颜色鲜艳。
  • 不爽:不辜负。
  • 花期约:花期的约定。
  • 狂风空自恶:狂风空自凶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德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寒意和阴云,以及对花期的期待和对狂风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春天气候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寒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中“春寒恻恻春阴薄”一句,既表达了春寒的逼人,又描绘了春阴的稀薄,形成了一种冷清的氛围。接着,“整半月,春萧索”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萧条的感觉。然而,诗人在“晴日朝来升屋角”中找到了一丝希望,树头幽鸟的对唱更是增添了生机。最后,诗人对狂风的无奈和对花期的期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寒恻恻春阴薄”:开篇即点明春寒的逼人和春阴的稀薄,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整半月,春萧索”: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萧条的感觉,整半月的时间都显得漫长而无趣。
  • “晴日朝来升屋角”:在冷清中找到一丝希望,晴日的阳光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 “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树上的鸟儿对唱新歌,增添了生机,但唱完后又双双飞走,留下一丝遗憾。
  • “红入花腮青入萼”:形容花瓣和花萼的颜色鲜艳,预示着花期的到来。
  • “尽不爽,花期约”:所有的都不辜负花期的约定,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可恨狂风空自恶”:对狂风的无奈,狂风虽然凶猛,但却无法阻挡春天的到来。
  • “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对狂风的无奈和对花期的期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树头幽鸟,对调新语”,将鸟儿拟人化,赋予它们对唱新歌的能力。
  • 对比:如“春寒恻恻春阴薄”与“晴日朝来升屋角”形成对比,突出了冷清与温暖的对比。
  • 象征:如“红入花腮青入萼”象征着花期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生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寒和春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冷清中找到希望,在无奈中表达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春寒:象征着冷清和萧条。
  • 春阴:象征着稀薄和无趣。
  • 晴日:象征着希望和温暖。
  • 幽鸟: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狂风:象征着无奈和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寒恻恻春阴薄”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冷清 C. 喜悦 D. 悲伤
  2. 诗中“树头幽鸟,对调新语”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红入花腮青入萼”一句,象征着什么? A. 花期的到来 B. 花期的结束 C. 花期的延迟 D. 花期的无望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情感更为深沉。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顾德辉的《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顾德辉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顾德辉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