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识谁家柳,居然植五株。
绿阴扶古岸,白日澄平湖。
垣破余荒菜,墙颓插短芦。
可怜凭眺处,山色半模糊。
白话文翻译:
我不知道这是谁家的柳树,竟然种了五株。
绿荫掩映在古老的岸边,白天的阳光照耀着平静的湖面。
围墙破损,荒草萋萋,墙角插着几根短芦苇。
可怜我所眺望的地方,山色模糊不清。
注释:
- 不识:不知道。
- 居然:竟然,出乎意料。
- 绿阴:绿色的阴影,指树木的荫蔽。
- 扶:扶持,支撑。
- 古岸:古老的河岸。
- 澄平湖:清澈而平静的湖面。
- 垣破:围墙破损。
- 余荒菜:残余的杂草。
- 墙颓:墙体倾斜,倒塌。
- 短芦:短小的芦苇。
- 可怜:令人怜惜。
- 凭眺:凭借着眺望。
- 山色半模糊:山的颜色半隐半现,不清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士鼐,清代诗人,字子华,号天宇,生于江苏,工诗文,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的某个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清代是一个社会变迁较大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诗歌鉴赏:
《菊江杂咏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恬静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即以“柳”引入,虽然“不识谁家”,但通过对五株柳树的描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人用“绿阴扶古岸”和“白日澄平湖”描述了柳树下的阴凉和湖面的宁静,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在后两联中,诗人则转向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提到“垣破余荒菜”,“墙颓插短芦”,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荒凉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最后一句“可怜凭眺处,山色半模糊”,则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山色的模糊恰似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孤独,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情景交融,兼具观景与抒情的特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识谁家柳,居然植五株:开头即表达对柳树的陌生感,种植五株柳树的景象让人产生好奇。
- 绿阴扶古岸,白日澄平湖:柳树的绿荫与湖水的清澈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 垣破余荒菜,墙颓插短芦:描绘周围环境的荒凉,墙体的破损与杂草的生长显示出人类活动的影响。
- 可怜凭眺处,山色半模糊: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惋惜与对自身情感的反思,山色的模糊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如“山色半模糊”比喻心境的模糊。
- 对仗:如“绿阴扶古岸”和“白日澄平湖”,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拟人: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色彩,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惆怅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树:象征生命与希望,带来生机。
- 绿阴:代表着安宁与舒适。
- 湖水: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清澈。
- 荒菜:反映了自然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 山色:象征着远方的迷惘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 A. 柳树
- B. 桃树
- C. 橙树
- D. 槐树
-
“可怜凭眺处,山色半模糊”中的“可怜”表示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惋惜
- C. 愤怒
- D. 兴奋
-
诗歌的主要意象有哪些?
- A. 柳树、湖水、山色
- B. 竹子、梅花、松树
- C. 玫瑰、兰花、菊花
- D. 只有柳树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孤寂与宁静。
- 杜甫的《春望》则是在动荡的时代中对自然的感叹,情感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涵盖清代诗人作品的选集,提供更多背景。
- 《古典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鉴赏与分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