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门。隋文帝》

时间: 2025-01-27 04:12:08

孤儿寡妇忍同欺,辅政刚教篡夺为。

矫诏必能疏昉译,直臣诚合重颜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儿寡妇忍同欺,辅政刚教篡夺为。
矫诏必能疏昉译,直臣诚合重颜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孤儿寡妇在权力斗争中所遭受的欺压,以及一些辅政者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政权的现象。诗中提到,伪造的诏书必然能让那些不义之人获得机会,而那些忠诚的臣子应当共同维护正义与威仪。

注释:

  1. 孤儿寡妇:指失去父亲或丈夫的弱势群体,隐喻社会底层。
  2. 忍同欺:形容在强权面前无可奈何,忍受欺压。
  3. 辅政:辅佐治理国家的官员。
  4. 刚教篡夺:强调了辅政者的严厉手段和不正当的篡权行为。
  5. 矫诏:指伪造的皇帝诏书。
  6. 疏昉译:意为通过伪造的诏书来达到某种目的。
  7. 直臣:忠诚的臣子。
  8. 重颜仪:指重视国家的威严和仪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文风清新,常以社会时事为题材,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创作背景:诗成于隋文帝时期,恰逢政治动荡、权力斗争加剧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弱势群体的困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权力的阴暗面,周昙通过“孤儿寡妇”这一形象,传达出弱者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绝望。诗歌开头用“忍同欺”来表现弱势群体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对他们境遇的同情。

接下来的“辅政刚教篡夺为”,直接点明了当时辅政者的不正当行为,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借此讽刺了当时的政治腐败。而“矫诏必能疏昉译”,则揭示了伪造诏书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讽刺意味。

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通过对比与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最终,诗人呼唤那些“直臣”们应当共同努力,以捍卫国家的正义与尊严,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控诉,也是对后人的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儿寡妇忍同欺:孤儿和寡妇遭受欺压,体现出社会的不公。
  2. 辅政刚教篡夺为:辅政者以严厉的手段进行篡权,反映出权力斗争的残酷。
  3. 矫诏必能疏昉译:伪造的诏书是获得权力的重要工具。
  4. 直臣诚合重颜仪:忠臣应共同维护国家的威严与正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隐喻:通过“孤儿寡妇”象征弱者,传达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在权力斗争中,弱者的无奈和忠诚者的责任,表达了对正义的渴望与呼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孤儿:象征社会的弱势群体,表现出无助与悲惨。
  2. 寡妇:代表失去依靠的女性,增添了社会的不平等。
  3. 辅政者:象征贪婪与阴险,反映了权力的腐化。
  4. 矫诏:象征伪善与欺骗,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丑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弱势群体是?
    • A. 士人
    • B. 孤儿寡妇
    • C. 官员
  2. “辅政刚教篡夺为”中的“教”指什么?
    • A. 教诲
    • B. 强硬手段
    • C. 教习
  3. 诗人希望忠臣们做什么?
    • A. 追求权力
    • B. 维护正义
    • C. 逃避责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周昙的《隋门》与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疾苦,但周昙更侧重于权力斗争中的弱者,而杜甫则更为悲悯,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3.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