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朝门。齐废帝东昏侯》
作者: 周昙 〔唐代〕
定策谁扶捕鼠儿,不忧萧衍畏潘妃。
长围既合刀临项,犹惜金钱对落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谁来支撑这迷茫的政局(捕鼠儿),我对萧衍(齐废帝)并不忧虑,却对潘妃心生畏惧。即使长围已经合拢,刀子悬在脖子上,我依然舍不得金钱对着夕阳落下的光辉。
注释:
- 定策:指的是制定策略或计划。
- 捕鼠儿:隐喻那些依附于权贵、伺机而动的小人。
- 萧衍:指的是萧道成,即齐废帝。
- 潘妃:指的是潘氏,是齐废帝的妃子,历史上因其权势而令人畏惧。
- 长围:指的是围绕政权的势力和环境。
- 刀临项:比喻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 金钱对落晖:意指对财富的珍惜,尤其是在夕阳西下时,象征着光阴的流逝。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萧衍和潘妃,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斗争。齐废帝萧衍在位时,权臣和妃子的权力斗争非常激烈,导致了政局的不稳。潘妃因其特殊地位和影响力,常常被视为权力的象征。诗中提到的“捕鼠儿”则是用来形容那些趁机攀附权贵的小人,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社会政治,擅长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和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可能是对南北朝历史的反思,表现出对权力斗争的无奈与批判。诗作中的人物和事件,皆为历史的缩影,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政权的复杂认知。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构建了一个充满紧张感的政治场景。第一句“定策谁扶捕鼠儿”,开篇即点出主题,似乎在询问谁来支持这个政权,显露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迷茫与无奈。接下来的“不忧萧衍畏潘妃”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对权力中心(萧衍)并不担忧,反而对潘妃这种个人权力的畏惧,暗示着在权力的斗争中,妃子的影响力更为深远。
“长围既合刀临项”则进一步渲染了危机感,围绕政权的势力已经形成,刀子悬在脖子上,暗示着随时可能面临危险的窘境。最后一句“犹惜金钱对落晖”,不仅反映出对物质财富的珍惜,也隐喻着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反映了权力的无常和个人命运的脆弱,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值得读者深入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定策谁扶捕鼠儿”:询问谁在支持那些伺机而动的小人,反映出对政局的不安。
- “不忧萧衍畏潘妃”:诗人对帝王的权力并不恐惧,反而对妃子的影响更感到恐惧。
- “长围既合刀临项”:政局已经形成,危险随时可能降临。
- “犹惜金钱对落晖”:即使处于危险之中,仍然对财富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捕鼠儿”比作依附于权贵的小人,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权力与财富的思考,揭示了历史中权力斗争的复杂与人性的脆弱,表现出诗人对政治环境的反思与批判。
意象分析:
- 捕鼠儿:象征着那些依附于权贵的小人,暗指人性的卑劣与权力的腐蚀。
- 刀临项:象征着危险和威胁,反映出政治斗争的残酷。
- 金钱:代表着物质财富,体现出人们对财富的依赖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捕鼠儿”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依附权贵的小人
C. 一个历史人物
D. 诗人的朋友 -
诗人对谁感到畏惧? A. 萧衍
B. 潘妃
C. 捕鼠儿
D. 其他人 -
“刀临项”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处于安全之中
B. 处于危险之中
C. 享受生活
D. 拥有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命运,展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关切。
- 《将进酒》:强调享乐与人生的短暂,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南北朝历史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