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燧瑊勋业》
时间: 2025-01-09 19:4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燧瑊勋业,何敢望西平。观当日,清大憝,震天声。绩其凝。追配汾阳郭,临淮李,扫妖孽,植颠仆,复疆宇,洗膻腥。堪叹中原久矣,长淮隔胡骑纵横。问何时,风驱电扫,重见文明。宾雁宵鸣。梦初惊。念吾君复古,修攘两尽,早晚功成。岁云暮,冰腹壮,雪华零。怅神京。谁信汉家陵阙,呵护有神兵。罄寰海,重回首,镇关情。想见皇华咨度,望淮北心曲摇旌。愿变夷用夏,荆狄是惩膺。补弊支倾。
白话文翻译:
燧火和瑊石的功勋,怎敢奢望西平的安宁。回想当日,清白的事情被污蔑,震撼天地的声音。努力去凝聚力量。追溯汾阳的郭氏,临淮的李氏,扫除妖孽,打击敌人,重振疆域,洗净膻腥。可叹中原已久不宁,长淮隔着胡人的骑兵纵横驰骋。问何时,风能驱散乌云,雷电能扫荡一切,重见文明的光辉。宾雁在夜晚鸣叫,梦中初惊醒。想到我们君主恢复往日的辉煌,清除两者的威胁,早晚必将功成。岁月已暮,冰雪交加,雪花纷飞。怅惘神京。谁能相信汉家的陵阙,仍然有神兵护卫。环海尽头,再次回首,镇守边关的情怀。想要看到皇华的咨询,望向淮北的心曲摇动旌旗。希望能用夏朝的法度来改变夷族,惩罚荆狄的罪行。补救弊端,支撑倾覆。
注释:
- 燧瑊:指古代用以生火的燧石和瑊石,象征开创事业。
- 西平:指西方平定,可能指边疆的安宁。
- 清大憝:意指清白的事情被污蔑,谣言的震撼。
- 汾阳郭、临淮李:分别指代历史上著名的将领,象征着英勇的事迹。
- 膻腥:比喻战争带来的血腥气味。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
- 宾雁:夜晚归来的大雁,象征着思乡之情。
- 汉家陵阙:汉朝的皇帝陵墓,象征着历史的辉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籍贯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国家政治和历史的反思,风格雄浑,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六州歌头·燧瑊勋业》创作于宋代,正值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对国家统一和文明复兴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歌鉴赏:
《六州歌头·燧瑊勋业》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诗作。诗中回忆了古代英勇将领的业绩,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历史的悲壮与现实的苦闷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信心。尤其是在描绘“问何时,风驱电扫,重见文明”这一句时,诗人用风雷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国家重回繁荣的渴望。在描写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赋予了每个元素以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波澜起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中既有对历史的追怀,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显示出诗人对家国的深情厚谊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燧瑊勋业,何敢望西平: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 观当日,清大憝,震天声:回忆起过去清白的事情被污蔑的震撼。
- 绩其凝:强调了凝聚力量的决心。
- 追配汾阳郭,临淮李:呼唤历史上著名将领的精神。
- 扫妖孽,植颠仆:表达了对敌人和妖邪的强烈反击。
- 堪叹中原久矣,长淮隔胡骑纵横:感叹中原地区的动荡不安。
- 问何时,风驱电扫,重见文明:渴望和平与文明的重现。
- 宾雁宵鸣:象征着思乡和团圆的情感。
- 念吾君复古:表达了对国家领导的期望与信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驱电扫”形象地描绘了扫除黑暗的力量。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排比:如“扫妖孽,植颠仆”增强了情感的激昂。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振兴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燧瑊:象征开创事业的勇气。
- 长淮:象征国土的辽阔与战争的苦痛。
- 宾雁:象征归乡与团圆的愿望。
- 汉家陵阙:象征历史的辉煌与对未来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王之道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长淮”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战争的苦痛
- C. 商业繁荣
-
诗中“宾雁宵鸣”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思乡
- B. 悲伤
- C. 喜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体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 《登高》王之涣:展现了对家国的情感与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王之道的《六州歌头·燧瑊勋业》都展现了对人生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但李白更为豪放,而王之道则更加沉稳、理智。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了王之道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文观止》:对中国古诗文的经典作品进行整理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