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看云吐吞,近见日出没。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纵使尽高深,安能造剞劂。
白话文翻译:
从远处看,云彩像是吞吐着什么,近看则见太阳时隐时现。云彩的变化说来就来,迷漫的景象转瞬即逝。山中的灵气似乎知道我的心意,但我年老的兴致却无法激发。即使山势再高再深,我又怎能创造出那精巧的工艺呢?
注释:
- 云吐吞:形容云彩变化多端,像是在吞吐。
- 日出没:太阳时隐时现。
- 解駮:迅速变化的样子。
- 迷漫:模糊不清。
- 倏忽:极短的时间。
- 山灵:山中的灵气。
- 老兴不得发:年老的兴致无法激发。
- 剞劂:精巧的工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游历稀岳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晚年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游历稀岳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晚年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晚年的感慨。诗中“远看云吐吞,近见日出没”描绘了云彩和太阳的变化,形象生动。而“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对晚年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看云吐吞:从远处看,云彩像是吞吐着什么,形容云彩变化多端。
- 近见日出没:近看则见太阳时隐时现,描绘了太阳的变化。
- 解駮谓须臾:云彩的变化说来就来,形容变化迅速。
- 迷漫翻倏忽:迷漫的景象转瞬即逝,形容景象变化快。
- 山灵似知我:山中的灵气似乎知道我的心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 老兴不得发:但我年老的兴致却无法激发,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无奈。
- 纵使尽高深:即使山势再高再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安能造剞劂:我又怎能创造出那精巧的工艺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吐吞”、“日出没”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云彩和太阳的变化。
- 拟人:“山灵似知我”将山中的灵气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 对仗:“远看”与“近见”、“解駮”与“迷漫”等词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晚年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也有对晚年生活的无奈和思考。
意象分析:
- 云吐吞:形容云彩变化多端,象征着自然的变化无常。
- 日出没:太阳时隐时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山灵:山中的灵气,象征着自然的神秘和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吐吞”形容的是什么? A. 云彩变化多端 B. 太阳时隐时现 C. 山中的灵气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A
-
诗中“老兴不得发”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晚年生活的无奈 C. 对自然的亲近感 D. 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答案:B
-
诗中“安能造剞劂”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晚年生活的无奈 C. 对自然的亲近感 D. 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与潘文叔游稀岳四首》与苏轼《题西林壁》: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无奈,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对宋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对宋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