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林文忠公则徐诞辰二百年纪念,福州三山诗社徵诗词,谨倚声奉献》
时间: 2025-02-04 16:1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林文忠公则徐诞辰二百年纪念,福州三山诗社徵诗词,谨倚声奉献
作者: 张珍怀 〔近代〕
俎豆千秋,垂勋业国家民族。叹当日丹心磨折,议和仓卒。
不列颠狂连舶至,阿芙蓉毒摧人酷。扫烟氛歼敌是还非,边疆逐。
百年过,流光速。云霞蔚,迎初旭。
看神州焕彩,洗湔前辱。香岛明珠回故土,天山荒碛舒新绿。
跨鹤归凝望旧山河,高吟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追思,赞叹为国家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作者感叹当年志向被磨难折磨,和平的议和来得匆忙。面对不列颠的狂妄侵略,毒害人民的鸦片使人痛苦。消除烟雾、击退敌人究竟是对是错,边疆必须清理。百年间,时光飞逝,朝霞灿烂,迎接新的阳光。看神州大地焕发新的色彩,洗净往日的耻辱。香港的明珠回归故土,天山的荒原展现出新的绿意。跨鹤归来,凝视旧山河,继续高歌不辍。
注释: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象征历史的延续与传统。
- 丹心:指赤诚之心,强调忠诚和爱国。
- 不列颠:指英国,暗指鸦片战争时期的侵略者。
- 阿芙蓉:指鸦片,象征毒害与腐蚀。
- 烟氛:指战乱和鸦片带来的社会混乱。
- 香岛明珠:指香港,象征着历史的归属与回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珍怀,近代诗人,作品多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主题,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纪念林则徐诞辰二百年而作,表达了对林则徐及其时代精神的纪念与赞美,反映了当时国人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意象,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开头以"俎豆千秋"引入,强调历史的延续与传统的价值。接着,诗人通过对林则徐丹心的追忆,抒发了对当年国家苦难的感叹。诗中提到的“议和仓卒”与“不列颠狂连舶至”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当时中国面对外敌时的无奈与痛苦。
在后半部分,诗人展现了百年流转后的新气象,"神州焕彩"和"香岛明珠回故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重生的期待。高歌不辍的意象,充满了对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希望,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俎豆千秋:强调历史的悠久与传统的延续。
- 垂勋业国家民族:表彰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的人物。
- 叹当日丹心磨折:感慨当年志向与忠诚的磨难。
- 不列颠狂连舶至:批判外敌的侵略行径。
- 阿芙蓉毒摧人酷:揭示鸦片对人民的伤害。
- 扫烟氛歼敌是还非,边疆逐:思考抗敌的正义性与必要性。
- 百年过,流光速:反映历史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
- 云霞蔚,迎初旭:描绘新的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看神州焕彩:展现国家的复兴与发展。
- 香岛明珠回故土:象征香港的回归,强调历史的归属。
- 天山荒碛舒新绿:描绘自然恢复生机的景象。
- 跨鹤归凝望旧山河,高吟续:表达对历史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展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霞蔚,迎初旭”,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将鸦片比作“阿芙蓉”,形象地表现其危害。
- 排比:增强了表达的力量,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激昂。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追忆历史、反思苦难,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传达了对历史责任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俎豆:象征历史与文化传承。
- 丹心:代表忠诚和爱国情怀。
- 不列颠:代表侵略者,象征外敌。
- 阿芙蓉:象征鸦片,代表社会的毒害。
- 香岛明珠:象征香港的归属与历史的回归。
- 天山:象征自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俎豆千秋”中的“俎豆”指的是什么?
- A. 食物 B. 祭祀器具 C. 武器
-
诗中提到的“阿芙蓉”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花 B. 鸦片 C. 友谊
-
诗句“云霞蔚,迎初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B. 失落 C. 希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 岳飞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同样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涉及历史的责任与使命。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题虽异,但同样展现了对过往的追思与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满江红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