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学》

时间: 2024-09-19 21:31:56

继圣文明举旧章,儒宫传跸驻胶庠。

地疑阙里弦歌宅,经奏周书隶古行。

遣子东夷思入学,受成西旅伫来王。

鲁侯在泮犹歌诵,盛事须刊孔子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学 张耒 〔宋代〕

继圣文明举旧章,儒宫传跸驻胶庠。 地疑阙里弦歌宅,经奏周书隶古行。 遣子东夷思入学,受成西旅伫来王。 鲁侯在泮犹歌诵,盛事须刊孔子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继承圣人的文明,遵循旧有的章程,儒学宫殿传来传令驻扎在学府。 这里的地理位置疑似孔子弦歌的地方,经书奏响,古文字体流传。 派遣子弟到东夷思考入学,西方的旅人期待着来朝拜。 鲁侯在泮水边仍然歌颂,这样的盛事应当刻在孔子堂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继圣:继承圣人的事业。
  • 文明:指文化、教育。
  • 旧章:旧有的规章制度。
  • 儒宫:指学校或儒学的场所。
  • 传跸:传令,指官方的命令。
  • 胶庠:古代学校的名称。
  • 阙里:指孔子的故乡曲阜。
  • 弦歌:指学习和教育。
  • 隶古:古代的文字。
  • 东夷:古代对东方民族的称呼。
  • 西旅:指西方的使者或旅人。
  • 鲁侯:指鲁国的君主。
  • 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
  • 刊:刻写。

典故解析:

  • 阙里弦歌宅:指孔子在曲阜的教育活动,象征着儒家文化的中心。
  • 鲁侯在泮犹歌诵:出自《诗经·鲁颂·泮水》,描述鲁侯在泮水边举行祭祀和教育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是他在随从皇帝参观学校时所作,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对教育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宋代,皇帝参观学校时,张耒作为随从官员,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庄严和教育的神圣,因此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教育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皇帝参观学校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庄严和教育的神圣。诗中“继圣文明举旧章”一句,表明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尊重。“地疑阙里弦歌宅”和“经奏周书隶古行”则进一步强调了儒家文化的地理和历史意义。后两句“遣子东夷思入学,受成西旅伫来王”和“鲁侯在泮犹歌诵,盛事须刊孔子堂”则表达了对教育的推崇和对文化传播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继圣文明举旧章”:继承圣人的文明,遵循旧有的章程。
  2. “儒宫传跸驻胶庠”:儒学宫殿传来传令驻扎在学府。
  3. “地疑阙里弦歌宅”:这里的地理位置疑似孔子弦歌的地方。
  4. “经奏周书隶古行”:经书奏响,古文字体流传。
  5. “遣子东夷思入学”:派遣子弟到东夷思考入学。
  6. “受成西旅伫来王”:西方的旅人期待着来朝拜。
  7. “鲁侯在泮犹歌诵”:鲁侯在泮水边仍然歌颂。
  8. “盛事须刊孔子堂”:这样的盛事应当刻在孔子堂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地疑阙里弦歌宅”比喻学校如同孔子的教育圣地。
  • 对仗:“继圣文明举旧章”与“儒宫传跸驻胶庠”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对教育的重视,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教育神圣性的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阙里:象征儒家文化的中心。
  • 弦歌:象征学习和教育。
  • 周书:象征古代文化和知识。
  • 东夷:象征文化的传播和接受。
  • 西旅:象征文化的交流和尊重。
  • 泮水:象征教育和文化的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阙里弦歌宅”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孔子故乡曲阜 B. 鲁国都城 C. 宋代学校 D. 古代图书馆

  2. “继圣文明举旧章”中的“继圣”指的是什么? A. 继承圣人的事业 B. 继续圣人的生活 C. 继续圣人的统治 D. 继续圣人的学习

  3. 诗中提到的“东夷”和“西旅”分别象征什么? A.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B. 东方民族和西方使者 C. 东方学校和西方学校 D. 东方学生和西方教师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泮水》(《诗经·鲁颂》):描述鲁侯在泮水边的祭祀和教育活动。
  •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儒家思想。

诗词对比:

  • 《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学》与《泮水》:两者都涉及教育和文化的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对教育的重视,后者则更侧重于描述具体的祭祀和教育活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诗经译注》:对《诗经》中的《泮水》进行了详细的译注。
  • 《论语译注》:对《论语》进行了详细的译注,有助于理解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