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对酒》

时间: 2025-01-27 03:28:37

仰天把酒更高歌。

愁奈余何。

生平不断天涯梦,如今无复南柯。

何事朱门霄汉,且看茅屋藤萝。

世情无地不风波。

休怨蹉跎。

乾坤惯妒英雄客,常时草草消磨。

况是生年有限,到头占地无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仰天把酒更高歌。愁奈余何。生平不断天涯梦,如今无复南柯。何事朱门霄汉,且看茅屋藤萝。世情无地不风波。休怨蹉跎。乾坤惯妒英雄客,常时草草消磨。况是生年有限,到头占地无多。

白话文翻译:

向天仰面高歌,同时举杯畅饮,心中愁苦又能奈何?一生中追逐的天涯梦,如今已无法再回到那梦境。为何要羡慕那些朱门高楼?不如看看那茅屋和藤萝。世间的情感到处都是波折,不必去怨恨岁月的蹉跎。天地之间常常妒忌那些英雄豪杰,往往让他们的才华被埋没。何况人的一生有限,到头来所占有的又有多少呢?

注释:

  • 仰天:抬头看天,表达一种豪情。
  • 朱门霄汉:指的是豪门高贵的地方,象征权势和财富。
  • 茅屋藤萝:指简陋的居所,表现出一种朴素和自然。
  • 世情:指世间的情感和人情世故。
  • 蹉跎:指岁月的流逝,常常带有无奈的情感。
  • 乾坤:指天地,象征宇宙和人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濂(约1560-1620),明代诗人,字云龙,号孤舟,晚号天涯客。他以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常蕴含哲理,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高濂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处于明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感受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风入松 对酒》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词作。开篇“仰天把酒更高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隐含着对人生苦短的感叹。接着,诗人反思自己一生中的追梦经历,提到“生平不断天涯梦”,展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梦想似乎已无从实现,“如今无复南柯”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诗中提到的“朱门霄汉”与“茅屋藤萝”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们对于富贵的羡慕,然而诗人却选择关注那些平凡的生活,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在对待世情的看法上,诗人直面风波与蹉跎,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接受与无奈。

最后,诗人感叹“生年有限”,强调了人的生命短暂,提醒我们应珍惜眼前的每一刻。这首词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在语言上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感叹与哲理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仰天把酒更高歌:诗人向天举杯高歌,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2. 愁奈余何:尽管心中愁苦,但又无可奈何。
  3. 生平不断天涯梦,如今无复南柯:一生中追寻的梦想,如今已无法实现,表达失落感。
  4. 何事朱门霄汉,且看茅屋藤萝:不必羡慕富贵高楼,反而关注平凡的生活。
  5. 世情无地不风波:世间的情感总是波动不居。
  6. 休怨蹉跎:不必怨恨岁月的流逝。
  7. 乾坤惯妒英雄客:天地常常妒忌那些有才华的人。
  8. 况是生年有限,到头占地无多:人的一生短暂,最终得到的也有限。

修辞手法

  • 比喻:朱门与茅屋的对比,暗含人生的选择。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强调人生的种种无奈与感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涯梦:象征追求与理想,体现人生的渴望。
  • 朱门霄汉:象征财富与权力,表现出社会的不平等。
  • 茅屋藤萝:象征朴素与自然,传达出对平凡生活的赞美。
  • 风波:象征人生的波折与困境,反映出人情世故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仰天把酒更高歌”的意思是?

    • A. 向天呼喊
    • B. 举杯畅饮
    • C. 对未来感到绝望
    • D. 高歌唱响
  2. “何事朱门霄汉,且看茅屋藤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羡慕富贵
    • B. 关注平凡
    • C. 对权力的渴望
    • D. 对理想的追逐
  3. 诗中提到“生年有限,到头占地无多”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人生的短暂与有限
    • C. 对财富的渴望
    •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高濂的《风入松 对酒》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高濂更侧重于对平凡生活的珍视,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