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匡山旅舍》
时间: 2025-04-28 04:13:33意思解释
行香子 匡山旅舍
作者: 唐圭璋 〔近代〕
原文展示:
狂虏纵横。八戈同惊。
惨离怀甚饮芳醽。
忍抛稚子,千里飘零。
对一江风,一轮月,一天星。
乡关何在,空有魂萦。
宿荒村梦也难成。
问谁相伴,直到天明。
但幽阶雨,孤衾泪,薄帷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战乱的烦恼,四处都是敌人,八方的武器声惊动人心。离愁别恨愈发沉重,连酒都难以解忧,忍心丢下年幼的孩子,孤身飘零在千里之外。对着江水的清风、明亮的月亮、闪烁的星星,乡土究竟在何方,只有空虚的灵魂在萦绕不去。即使在荒村宿夜,梦也难以成真。问谁能够陪伴我,直到天明。只有幽静的阶梯上细雨潇潇,孤单的被褥上泪水涟涟,薄薄的帷帐下灯光微弱。
注释:
- 狂虏: 指侵略者,形容其肆虐的状态。
- 芳醽: 美酒,这里用来表现饮酒解愁的无奈。
- 抛稚子: 抛弃幼小的孩子,表现母亲的悲痛和无奈。
- 乡关: 指故乡。
- 魂萦: 灵魂萦绕,牵挂。
- 宿荒村: 形容住宿在偏远的村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圭璋(1870-1930),字子安,号山人,晚号松石,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词人,擅长词作,受传统诗词影响,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近代动荡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战乱的苦痛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对家庭、亲人的深切牵挂。
诗歌鉴赏:
《行香子·匡山旅舍》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词作,透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心中的悲痛与孤独。开篇即以“狂虏纵横”描绘出战乱的景象,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紧迫而沉重的氛围。离愁别恨如同酒香一般浓烈,却难以化解心中的痛苦,诗人通过“忍抛稚子”表达了身为母亲的无奈与痛苦,生动地传递出战乱对家庭的摧残。
在描写自然景象时,诗人对“一江风、一轮月、一天天星”的描绘,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故乡的追念。月亮与星星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然而“乡关何在”却是直击心灵的哀伤,营造出一种无尽的乡愁。
结尾部分,诗人拷问“问谁相伴”,在孤独中寻找陪伴,显示出战乱中的无助和对亲情的渴望。幽静的环境与泪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凄美的画面,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狂虏纵横”:描绘战乱频繁,敌人肆虐的情景。
- “八戈同惊”:多方武器的声音混杂,象征着恐慌与不安。
- “惨离怀甚饮芳醽”:痛苦的离别使得饮酒也无法解忧。
- “忍抛稚子,千里飘零”:无法忍受抛弃幼子,形象展现母亲的无奈。
- “对一江风”:面对自然的美好,诗人内心却充满愁绪。
- “乡关何在,空有魂萦”:乡愁的深入,心灵的漂泊。
- “宿荒村梦也难成”:即使在荒村,梦境也难以实现。
- “问谁相伴,直到天明”:孤独的呼唤,渴望陪伴。
- “幽阶雨,孤衾泪,薄帷灯”:细雨、泪水与微弱的灯光,构成了凄凉的夜晚意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次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
- 比喻: 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 “魂萦”将情感具象化,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厚度。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战乱与乡愁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家庭和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现世无奈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狂虏”: 象征战乱带来的痛苦与恐惧。
- “江风、月亮、星星”: 自然意象,象征希望与思念。
- “幽阶雨、孤衾泪、薄帷灯”: 代表孤独、悲伤和凄凉的夜晚,营造出深邃的情感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词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美
B. 乡愁与孤独
C. 友情与爱情 -
“忍抛稚子”中“稚子”指的是: A. 年幼的孩子
B. 年长的父母
C. 同伴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达了战乱中的思念与情感。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唐圭璋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但唐诗更注重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历史背景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圭璋诗词集》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