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1-27 04:05: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作者: 吴潜 〔宋代〕
若说故园景,何止可消忧。
买邻谁欲来住,须把万金酬。
屋外泓澄是水,水外阴森是竹,
风月尽兜收。
柳径荷漪料,灯火系渔舟。
且东皋,田二顷,稻粱谋。
竹篱茅舍,窗户不用玉为钩。
新擘黄鸡肉嫩,新斫紫螯膏美,
一醉自悠悠。
巴得春来到,芦笋长沙洲。
白话文翻译:
如果说故乡的美景,真不止是消愁的良方。
谁愿意在邻近的地方居住,得要付出万金的代价。
屋外清澈的水,水边阴郁的竹林,
风月尽收眼底。
柳树小径上,荷叶轻摇,灯火映照着渔舟。
就这样在东岸,耕种两顷田地,谋划着稻米和粮食。
竹篱茅舍,窗户也不用玉来装饰。
新剁的鸡肉鲜嫩,新切的螃蟹膏美味,
喝醉了也觉得悠然自得。
真希望春天能早一点到来,芦笋在长沙洲生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故园:指故乡或老家。
- 买邻:购买邻近的土地或房屋。
- 泓澄:水清澈的样子。
- 阴森:形容竹林幽暗、深邃。
- 兜收:这里指风月美景尽收眼底。
- 田二顷:指有两顷的农田。
- 稻粱:稻米和粮食。
- 擘:切开、剁。
- 悠悠:形容悠闲自在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该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故乡景色和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那个时代的农耕文明鼎盛。诗人通过描绘故乡的美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即以“若说故园景,何止可消忧”引入,表达了故乡的美好远不止于消愁,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接着,诗人以“买邻谁欲来住,须把万金酬”表现出故乡的独特之处,暗示着故乡的美景是无价之宝。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泓澄是水”,“阴森是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眷恋。再者,诗人用“灯火系渔舟”描绘了水边的渔家生活,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夜晚情景,令人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的“田二顷,稻粱谋”,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体现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最后几句,诗人描写了美食与饮酒的悠闲,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春天的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若说故园景,何止可消忧。
开篇提出故乡的美景,暗示其不仅能消愁,更蕴含深厚的情感。 -
买邻谁欲来住,须把万金酬。
诗人表示,若想在故乡附近居住,需付出高昂的代价,说明故乡之美的珍贵。 -
屋外泓澄是水,水外阴森是竹。
描绘自然景象,清澈的水和幽暗的竹林相映成趣,形成美丽的景观。 -
风月尽兜收。
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心灵愉悦。 -
柳径荷漪料,灯火系渔舟。
继续描写乡村的夜晚,渔舟灯火点点,营造出宁静美丽的画面。 -
且东皋,田二顷,稻粱谋。
提到耕作的田地,表达诗人对丰收的期待,体现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
竹篱茅舍,窗户不用玉为钩。
描述乡村的朴素生活,强调生活的自然与真实。 -
新擘黄鸡肉嫩,新斫紫螯膏美。
描绘乡村的美食,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一醉自悠悠。
表达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享受生活的乐趣。 -
巴得春来到,芦笋长沙洲。
期待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故乡的景色比作消愁良方。
- 对仗:如“泓澄是水,水外阴森是竹”,构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而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园:象征着归属与情感的寄托。
- 水与竹: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灯火:象征温暖与希望。
- 田地:象征着勤劳与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故乡的美? A. 青山绿水
B. 繁华城市
C. 荒凉荒野
D. 餐桌美食 -
“买邻谁欲来住”中“邻”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土地或房屋
C. 亲戚
D. 动物 -
诗中提到的美食有哪些? A. 水果
B. 鸡肉和螃蟹
C. 面食
D. 蔬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暘》 - 王维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吴潜的《水调歌头》与王维的《山居秋暘》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吴潜更侧重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体现了山中隐居的清幽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