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自遣》

时间: 2025-01-26 04:19:23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宵自遣
作者:李商隐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白话文翻译:

在这春天的夜晚,我不禁感慨往事,心中闲适地思念着岁月的流逝。晚霞中微风拂过竹林,深夜的月光洒在花朵上。石头杂乱,似乎知道泉水已干涸;青苔荒芜,任凭小径蜿蜒斜行。此刻我陶醉于琴声和酒香之中,恍惚间忘却了自己在山中居住的时光。

注释:

  • 地胜:意指大地的美好,通常指地势优美。
  • 遗尘事:指过去的尘世纷扰。
  • 晚晴:指傍晚晴朗的天气。
  • 当花:意为正好照在花上。
  • 石乱:指石头散落不整齐。
  • 泉咽:泉水似乎已经干涸。
  • 陶然:形容心情愉悦,沉浸于其中。
  • :依靠。

典故解析:

李商隐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中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诗风典雅、细腻,擅长用典,情感丰富,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春宵自遣》创作于李商隐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闲适的生活态度。此时,李商隐正处于仕途失意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淡然与自我解脱的情感。

诗歌鉴赏:

《春宵自遣》是一首充满闲适和思索的诗,诗人以春夜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交融。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夜,地面干净而美好,诗人心境悠闲,思绪飘荡,反映出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描写中,晚晴的微风和明亮的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进一步,诗人通过杂乱的石头和荒芜的青苔,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无常的思考,似乎在提醒自己并非所有事物都能保持完美。最后,诗人通过“陶然恃琴酒”的描绘,展示了他在音乐与酒中找到的慰藉,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一种放达态度。整首诗在意境上融合了自然、时间与个人情感,展现了李商隐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胜遗尘事:诗人感叹大地的美丽,抛却了世俗的繁杂。
  2. 身闲念岁华:身心都感到悠闲,思念着岁月的流逝。
  3. 晚晴风过竹:描绘了晚霞中的微风轻拂竹林的景象。
  4. 深夜月当花:在深夜中,明月照耀着花朵,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石乱知泉咽:石头散落,似乎在述说泉水的干涸。
  6. 苔荒任径斜:荒芜的青苔,任凭小径蜿蜒而行。
  7. 陶然恃琴酒:诗人沉醉于琴声和酒香之中。
  8. 忘却在山家:陶醉于此时,忘记了自己在山中居住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石乱知泉咽”,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
  • 拟人:赋予石头以知觉,增强了自然的灵动感。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在音乐与酒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宵:象征着温暖与宁静的夜晚,蕴含着生机与希望。
  2. :象征着坚韧与清雅,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3. 月光:象征着明亮与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清明。
  4. 琴酒: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时光的沉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的《春宵自遣》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春天的白天
    • B. 春天的夜晚
    • C. 秋天的黄昏
  2. 诗中“陶然恃琴酒”的意思是什么?

    • A. 陶醉于音乐和酒
    • B. 忘记了时间
    • C. 感到孤独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商隐与白居易的作品都描绘了春夜的美好,但李商隐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白居易则更多表现出对友情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