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白话文翻译
已然乘上七香车,心中期盼着晨曦的到来。
微风轻拂,唯有佩饰的声响,
太阳已经西沉,花儿不再娇艳。
桂树的嫩香远远飘散,榆树的影子斜斜地投射。
在成都经过卜卦的小店,曾经嫉妒过那神奇的灵槎。
注释
字词注释
- 已驾:已经乘坐。
- 七香车:古代传说中的神车,象征美好事物的到来。
- 心心:形容心中期待的样子。
- 晓霞:清晨的霞光。
- 珮:指佩饰,尤其是玉佩。
- 日薄:太阳快要落山。
- 嫣:美丽的样子。
- 灵槎:传说中的仙船。
典故解析
- 七香车:古代神话传说中,常用七香车来比喻美好的愿望与期待。
- 灵槎:指的是神仙的船只,代表着超凡脱俗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情诗和咏物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著称。他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宏观历史的交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壬申七夕》作于唐代,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牛郎织女相会,此时人们常怀着浪漫的情感,寄托对爱情的期盼。李商隐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歌鉴赏
《壬申七夕》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富有层次,诗人利用七夕这一传统节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节日氛围结合。首联“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以“七香车”引出对美好爱情的期盼,生动地描绘了那种期待情感的紧迫与渴望。次联“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暗示着时光流逝后的无奈。
下联“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诗人通过桂树的香气与榆树的影子,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意境,象征着美好爱情的持续与回忆。最后一句“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则是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对曾经美好回忆的无奈与嫉妒,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兼具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情,展现了李商隐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感情,使得诗歌不仅是对爱情的渴望,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驾七香车:表示已经乘上象征美好的七香车,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 心心待晓霞:内心充满期待,盼望清晨的到来。
- 风轻惟响珮:微风轻轻拂过,只有佩饰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日薄不嫣花:日落西沉,花色不再鲜艳,暗示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
- 桂嫩传香远:桂树的香气远远飘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延续。
- 榆高送影斜:榆树的影子斜斜地投射,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 成都过卜肆:提到成都,增添地方色彩,暗示与爱情相关的历史或记忆。
- 曾妒识灵槎:对往事的回忆和嫉妒,表达对过往美好爱情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七香车”比作美好愿望的象征。
- 拟人:风轻拂过,仿佛在诉说内心的情感。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事的怀念,情感丰富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香车:象征着美好的爱与期盼。
- 晓霞: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风:代表着轻柔与思念。
- 花:代表着美好与青春的流逝。
- 桂:象征着高洁与思念的情感。
- 榆:象征着陪伴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七香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车速
B. 美好的爱情
C. 战争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晓霞”可以理解为:
A. 夜晚
B. 清晨的光辉
C. 日落
D. 影子 -
“风轻惟响珮”中的“响珮”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玉佩的声响
C. 人声
D. 水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诗词对比
- 李商隐的《壬申七夕》与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两者都表现了对七夕节的情感寄托,但李商隐更为细腻而富有哲理,秦观则更具清新与婉约之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