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枕疾 其一》

时间: 2025-01-24 18:21:09

陋巷本寂寞,病来人更稀。

气候倏忽变,阴晴顷刻非。

量移寒燠榻,调停单裌衣。

馀生付泡影,焉知衡气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枕疾 其一
陋巷本寂寞,病来人更稀。
气候倏忽变,阴晴顷刻非。
量移寒燠榻,调停单裌衣。
馀生付泡影,焉知衡气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一个孤寂的小巷中,因病而感到更加冷清的情景。随着气候的变化,阴晴不定,给人的感觉也随之波动。卧榻旁的温度时冷时热,身上的衣服也只能随意调整。余生如同泡影般虚无缥缈,谁能知道身心的平衡究竟在于何处呢?

注释:

  • 陋巷: 狭小而破旧的小巷,象征孤独和贫困。
  • 病来人更稀: 由于生病,探访的人更加稀少,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气候倏忽变: 气候变化迅速,象征生活中的无常。
  • 阴晴顷刻非: 天气在瞬间变化,隐喻人生的变幻无常。
  • 量移寒燠榻: 床上的温度变化,表现出对身体状况的关注。
  • 调停单裌衣: 根据天气变化调整衣服,体现了生活的细微变化。
  • 馀生付泡影: 余生如泡影一般,表达对生命的无常与脆弱的感慨。
  • 焉知衡气机: 何以知道身体的健康状态与心理的平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明代著名诗人、学者,字士奇,号止庵,晚号东篱,生于四川,曾任职于朝廷。杨慎以诗才和文笔见长,尤其擅长律诗,作品风格兼具清新与沉郁。

创作背景:

《秋日枕疾 其一》创作于杨慎晚年时期,因其生病而感到孤独和无奈,诗歌反映了他对生命和健康的思考,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老年人和病患者的忽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生病时的孤独体验描绘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开头两句“陋巷本寂寞,病来人更稀”用简单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病中的无助与孤独,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气候倏忽变,阴晴顷刻非”表达了生活中的无常,气候的变化就像人生的起伏,让人感到无奈和忧虑。诗中提到的“量移寒燠榻”,体现了对身体状况的细腻观察,反映出诗人在病痛中对健康的渴望与思考。而最后两句“馀生付泡影,焉知衡气机”则将主题升华至对生命本质的反思,表现出对生命短暂与虚幻的感慨。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杨慎对生命的沉思与对健康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陋巷本寂寞: 破旧的小巷本就冷清,渲染了孤独的环境。
  2. 病来人更稀: 病重使得探望的人更少,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3. 气候倏忽变: 形容气候变化的迅速,反映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4. 阴晴顷刻非: 形容天气变化无常,象征人生的变幻与无常。
  5. 量移寒燠榻: 诗人关注自身的温度变化,体现对健康的敏感。
  6. 调停单裌衣: 根据天气变化调整衣物,表现生活的细致关怀。
  7. 馀生付泡影: 余生如泡影,感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8. 焉知衡气机: 质疑对健康的理解,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 “馀生付泡影”将生命比作泡影,强调其脆弱与短暂。
  • 对仗: 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寒燠榻”与“单裌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病痛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折射出孤独、无常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健康与平衡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陋巷: 象征孤独与贫困。
  • : 代表身体的虚弱和生活的不易。
  • 气候: 变化的天气象征人生的无常。
  • 泡影: 生命的短暂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陋巷”指的是什么样的地方? A. 热闹的城市
    B. 破旧的小巷
    C. 美丽的花园

  2. “气候倏忽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天气的赞美
    B. 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C. 对四季的观察

  3. 诗中提到的“泡影”象征什么? A. 长久的快乐
    B. 生命的脆弱与虚幻
    C. 成功的事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杨慎的《秋日枕疾》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描绘了孤独的情感,但前者更多地反映了对健康的思考,后者则体现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孤独的释怀。两首诗在表现孤独主题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经与古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