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道中》
时间: 2025-01-11 22:38: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洪洞道中
作者: 胡延 〔清代〕
水面风翻野草香,岭头云盖夕曛黄。
欲登高处马蹄缓,刚落店时人影长。
民到于今真梦梦,我行其野倍伥伥。
漫从上谷趋同谷,直向咸阳出晋阳。
白话文翻译
在水面上,微风吹动,野草散发着清香;山岭上,云彩笼罩着夕阳的余晖,染成了金黄。
想要登上高处,马蹄却显得缓慢;刚刚到达旅店时,店外的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民众如今真是梦中梦,我在这荒野中行走倍感孤独。
随意从上谷走向同谷,直奔咸阳,走出晋阳。
注释
- 水面风翻:水面上风吹动的情景,暗示自然的生动。
- 野草香:指野外青草的芬芳,体现大自然的气息。
- 岭头云盖:山岭的顶部被云雾笼罩,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景象。
- 夕曛黄:夕阳下的金黄,表达了日暮时分的宁静。
- 马蹄缓:骑马行走时速度缓慢,表现出旅途的劳累与不易。
- 人影长:影子被拉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倍伥伥:伥伥即孤独,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
- 上谷、同谷:地名,暗示诗人行走的路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延,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旅途中,诗人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观和行旅的辛苦,表达对乡土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洪洞道中》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与对故土的思念。诗的开头,水面上风起,野草的香气扑鼻而来,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机。接着,诗人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岭头,云彩与黄昏的交织,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感觉。这种自然景象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描绘,更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艰辛,马蹄缓慢,旅店外人影拉长,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让人感受到旅途的漫长与孤独。同时,诗人感叹民众依然在梦中徘徊,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迷惘。最后,诗人选择漫无目的地从上谷走向咸阳,似乎是在追寻一种归属感,却又感到无处可归。
整首诗在自然描绘与情感抒发之间取得了平衡,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考与感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面风翻野草香:通过风的动作与草的香气,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场景。
- 岭头云盖夕曛黄:描绘了傍晚时分的云雾与夕阳,给人以宁静的视觉享受。
- 欲登高处马蹄缓:表达了想要攀登高处的渴望,但马的缓慢却反映出现实的艰难。
- 刚落店时人影长:描写到达旅店的瞬间,影子的延长象征着旅途的辛劳与孤独。
- 民到于今真梦梦:对民众现状的感叹,反映了社会的困境。
- 我行其野倍伥伥:在荒野中行走,倍感孤独,突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漫从上谷趋同谷:随意行走的态度,似乎在寻找归属。
- 直向咸阳出晋阳:明确的目的地,暗示着对未来的追求。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如“马蹄缓”)、拟人(如“水面风翻”)、对仗(如“水面风翻”与“岭头云盖”)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人生的思考,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 水面:象征着流动与变化,反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
- 云盖:代表着阻碍与庇护,暗示着人生的坎坷与保护。
- 夕曛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马蹄: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前行的艰难。
- 人影: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面风翻”是指什么?
- A. 风起水波动
- B. 水面平静
- C. 水面冰冷
- D. 水面流动
-
诗人对旅途的感受是:
- A. 高兴
- B. 孤独
- C. 忧伤
- D. 无聊
-
“夕曛黄”中的“夕曛”指的是:
- A. 早晨
- B. 中午
- C. 黄昏
- D. 夜晚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洪洞道中》和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象,但《洪洞道中》更多地反映了旅途的孤独与社会的无奈,而《山中与幽人对酌》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