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行》

时间: 2025-01-11 02:34:43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

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
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白话文翻译:

重重叠叠的山色如同太古时的样子,朦胧的花雨在此时降落。
美丽的山峰行走起来似乎会很快结束,流水的声音伴随着我的行程。
黑色的土壤上生长着红色的黍米,黄色的猿猴引领着白色的小儿。
不禁想起石桥上的明月,曾与老朋友在这里约定相见。

注释:

  • 重叠: 重重叠叠,形容山势的层叠。
  • 太古色: 指古老的、原始的自然色彩。
  • 濛濛: 形容雨雾模糊的样子。
  • 好峰: 美丽的山峰。
  • 黑壤: 黑色的土壤,适合生长。
  • 红黍: 红色的黍米,象征丰收。
  • 黄猿: 黄色的猿猴,常与自然景观相联系。
  • 白儿: 指白色的小孩,可能暗指天真无邪。
  • 石桥月: 指在石桥上看到的明月,常用于寄托情感。

典故解析:

  • 石桥月: 可能暗指著名的“月桥”,古代文人常在此地会友。
  • 故人期: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相聚的期待,体现友情的深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
  • 创作背景: 贯休生活在唐代中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山行》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贯休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春天山水的美丽。诗的开头“重叠太古色”便揭示了山的古老与厚重,仿佛时间在此凝固。接着“濛濛花雨时”,花雨的朦胧与春天的生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中还有对山河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回忆,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重叠太古色”描绘了山的层叠与古老的色泽,给人一种历史感。
    2. “濛濛花雨时”则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梦幻的意境。
    3. “好峰行恐尽”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短暂的惋惜。
    4. “流水语相随”则将流水拟人化,赋予其生命与情感,伴随行者的旅途。
    5. “黑壤生红黍”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富饶。
    6. “黄猿领白儿”则构成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7.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故人的思念,情景交融,情感深邃。
  • 修辞手法:

    1. 比喻: “流水语相随”将流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2. 对仗: 各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对友人的思念,传递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情感。

意象分析:

  • : 象征坚韧与永恒。
  • 花雨: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流水: 象征时间的流逝。
  • 黍米: 象征丰收与希望。
  • 猿猴: 象征自然的灵动与生机。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重叠太古色”指的是什么?
      A. 现代的城市
      B. 古老的山色
      C. 春天的花朵
    2. “流水语相随”中流水被赋予了什么特征?
      A. 静止
      B. 拥有生命
      C. 凶猛
    3. 诗中提到的“故人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贯休的《春山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之美,贯休更侧重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独处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古典诗词的美学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