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弟池边醉吟》

时间: 2025-01-24 08:28:21

两冈衔口水流唇,茅屋三间松四邻。

花影落池尘外境,鸟声喜客静中春。

生涯已付桑林旧,活句还随菜酒新。

滋味悠长有兄弟,不知山外更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山弟池边醉吟
两冈衔口水流唇,
茅屋三间松四邻。
花影落池尘外境,
鸟声喜客静中春。
生涯已付桑林旧,
活句还随菜酒新。
滋味悠长有兄弟,
不知山外更何人。

白话文翻译:

两座山冈相连,水流如唇般轻吻;
三间茅屋与四周松树相伴。
花影投落在池水中,尘世之外的景象;
鸟鸣悦耳,客人在宁静的春天里欢喜。
往昔生活已将青春付诸桑林,
而如今的句子仍与菜肴酒杯相伴。
与兄弟共享这悠长的滋味,
却不知山外还有谁人?

注释:

  • :山的意思,这里指山丘。
  • 衔口:连接的地方,水流在此地流动。
  • 茅屋:用茅草建成的屋子,象征朴素的居所。
  • 尘外境:尘世之外的境界,形容远离喧嚣的宁静。
  • 桑林:桑树林,象征过去的生活。
  • 活句:生活中的句子,指日常的言谈。
  • 滋味:生活的品味与情感。

典故解析:

  • 桑林旧:古代文人常以桑树象征故乡或过往的生活,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山外何人:表达了对外界的好奇与对孤独的思考,反映了隐逸文化中的一种心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具有浓厚的隐逸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隐居生活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界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山弟池边醉吟》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佳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在梅山池边的恬静生活。开头的两句“冈衔口水流唇”,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水流轻柔如同唇舌,使人感受到一种柔和的宁静。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所处的茅屋环境,三间茅屋与四周的松树相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简朴而美好的生活。

在春天的鸟鸣声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生机与愉悦,诗句“花影落池尘外境”更是将人带入了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中通过对往昔与现状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结尾部分,通过与兄弟共享生活的滋味,诗人流露出一种温馨与孤独相交织的情感。整体而言,诗歌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两冈衔口水流唇”:描写两座山相连,水流轻柔,构建出宁静的自然画面。
    • “茅屋三间松四邻”:表现诗人居住的环境,简朴而自然。
    • “花影落池尘外境”:花的影子投射在池水中,暗示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对喧嚣外界的逃避。
    • “鸟声喜客静中春”:鸟鸣声悦耳动听,在宁静的春天里,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生涯已付桑林旧”:回忆过去的生活,将青春留在桑林之中。
    • “活句还随菜酒新”:生活仍然在继续,表达对日常生活的珍视。
    • “滋味悠长有兄弟”:与兄弟共享生活的乐趣,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不知山外更何人”:对外界的好奇与孤独感,反映隐逸生活的心态。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唇,生动形象,增强了自然的亲密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流露出对外界的思考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 :象征山的静谧与坚韧。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花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短暂。
  • 鸟声: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兄弟:象征情谊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茅屋”有几间?

    • A. 一间
    • B. 三间
    • C. 四间
    • D. 五间
    •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生涯已付桑林旧”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对____的怀念。

    • 答案:过去
  3.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外界的完全无知。 (对/错)

    • 答案: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诗词对比

    • 《梅山弟池边醉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隐逸生活,但王维的作品更加注重孤独与自然的融合,而陈著则强调了人与兄弟的情谊。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