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羸马与羸童,微吟冒北风。
店孤僧共歇,日落思无穷。
囊草无非刺,魏人那识公。
莺花五陵道,去去与谁同。
白话文翻译:
羸弱的马和瘦小的孩子在北风中低声吟唱。
孤独的僧人在店里休息,日落时分思绪绵绵无尽。
囊中装的草无非是些荆棘,魏国的人又怎能懂得他的伟大?
在莺花飞舞的五陵大道上,归去归去又与谁为伴?
注释:
- 羸马:瘦弱的马。
- 羸童:瘦弱的孩子。
- 微吟:轻声吟唱。
- 冒北风:在北风中迎风而行。
- 店孤僧:在旅店里与僧人共处。
- 囊草:装在袋子里的草,指随身携带的物品。
- 魏人:指魏国的人,指代对诸葛亮的无知。
- 五陵道:古代长安附近的道路,因盛产莺花而著名。
典故解析:
“魏人那识公”中的“公”指的是诸葛亮,历史上著名的蜀汉丞相,以其智谋和忠诚著称。诗中提到的“魏人”代表与蜀汉敌对的魏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未被理解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咏怀,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诸葛亮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羸弱的马童和北风为起点,展现了诗人孤独的旅程和内心的思索。开篇以“羸马与羸童”描绘了颓废的景象,似乎暗示着诗人自身的境遇。接着“店孤僧共歇”,在日落时分,思绪无穷,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思。诗中提到的“囊草无非刺”,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困扰,而“魏人那识公”则引出对诸葛亮的感慨,传达出对伟大人物的敬意与对时代的无奈。最后一句“莺花五陵道,去去与谁同”更是渗透出一种孤独的感伤,五陵之美,却无人与之共赏,令人感到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羸马与羸童:描写一个疲惫的场景,暗示生活的艰难。
- 微吟冒北风:在寒风中低声吟唱,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坚韧。
- 店孤僧共歇:孤独的僧人与诗人相伴,增添了孤独感。
- 日落思无穷:日落时分,思绪万千,人生的感慨。
- 囊草无非刺:生活中多是荆棘,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
- 魏人那识公:对诸葛亮的无知与遗憾,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
- 莺花五陵道:美好的自然景象中透着孤独,感叹无人同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囊草无非刺”,形象生动。
- 对仗:如“羸马与羸童”,“微吟冒北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 羸马:象征疲惫与无奈。
- 孤僧:代表孤独和对话者。
- 囊草:生活的艰难,象征困扰。
- 莺花:象征美好与孤独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羸马”指什么?
- A. 强壮的马
- B. 瘦弱的马
- C. 逃跑的马
-
诗中提到的“魏人”是指谁?
- A. 魏国的人
- B. 蜀汉的人
- C. 唐代的人
-
“莺花五陵道”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激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表达孤独与思索的主题上,贯休的“怀诸葛珏”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贯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