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常忆清泠子,深云种早禾。
万缘虽不涉,一句子如何。
踪迹诸峰匝,衣裳老虱多。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
白话文翻译:
常常想念清泠子(指清泠山的道人),在深厚的云层中种植早熟的禾苗。
虽然万事都不相干,这一句道理又算什么呢?
他的足迹环绕着各个山峰,他的衣裳上满是老虱。
在江边无所事事,最终还是会抵达那烟雾缭绕的林萝。
注释:
- 清泠子:清泠山的道人,传说中的高人,象征着超脱于世俗的隐士。
- 深云:形容云层深厚,可能暗指道人的隐居生活。
- 早禾:早熟的禾苗,象征着丰收和希望。
- 万缘虽不涉:虽然与万事万物都没有关系。
- 一句子:指的是道理或真理。
- 踪迹:足迹。
- 诸峰匝:环绕着各个山峰。
- 衣裳老虱多:形容道人的衣裳上满是虱子,暗示生活粗糙。
- 江头:江边。
- 烟萝:烟雾缭绕的山林,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字子华,号云谷,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4年。他是著名的高僧,也是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山水田园的热爱而闻名。贯休的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寄清泠山道人》写于贯休隐居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清泠山道人的怀念,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理想与向往,同时反映出他对世事的无奈与淡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清泠山道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淡泊态度。开头两句,诗人充满感慨地回忆起道人的身影,描绘了他在深厚的云层中种植禾苗的情景。这种意象暗示了道人的生活是如此的接近自然,仿佛他与天地合一,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他与万事万物都没有关联,但心中那一句道理又能如何呢?这既是对道理的反思,也表露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然后,诗人描绘道人足迹环绕山峰,衣裳上满是虱子,既显示出道人的隐逸生活的艰辛,也反映出他对世俗的超脱。
最后两句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哲思,在江边的闲适生活中,终究会到达那烟雾缭绕的山林,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和隐逸的崇尚,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常忆清泠子,深云种早禾。
表达了诗人对清泠山道人的思念,描绘他在云层中种植禾苗的情景,暗示隐士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万缘虽不涉,一句子如何。
诗人自问,虽然与世事无关,但这句道理又能怎么样,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踪迹诸峰匝,衣裳老虱多。
描述道人的足迹环绕山峰,衣衫褴褛,体现出隐士生活的艰辛和与世俗的隔绝。 -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
在江边闲适生活,最终还是会到达那烟雾缭绕的山林,象征着追寻理想与归隐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泠子比作自然中的高人,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拟人:将禾苗与道人的生活状态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 对仗:全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踪迹诸峰匝,衣裳老虱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反思,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泠子:象征隐逸高人,代表了追求自由与自然的理想。
- 深云:象征隐居生活的静谧与清幽。
- 早禾:象征丰收与希望,暗示隐士的生活虽艰苦但富有内涵。
- 烟萝:象征理想的归宿,带有神秘和宁静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泠子”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隐士
C. 山峰 -
“万缘虽不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A. 热衷
B. 冷漠
C. 无奈 -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中的“烟萝”象征着: A. 繁华
B. 归隐理想
C. 忙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描写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注重于离别的情感。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个人的豪情,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