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图》

时间: 2024-09-19 21:25:50

三天门吏葛长庚,体坐蟾蜍赤脚行。

游遍九州岛人不识,丹台箓上已标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天门吏葛长庚,
体坐蟾蜍赤脚行。
游遍九州岛人不识,
丹台箓上已标名。

白话文翻译:

这位三天门的官吏葛长庚,
坐在蟾蜍上,赤脚走路。
他游遍了九州大地,却无人识得他,
但在丹台的法箓上,早已标记了他的名字。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天门吏:指天界的官吏,三天门是道教用语,象征着通往天界的门户。
  • 葛长庚:道教人物,常被视为仙人。
  • 蟾蜍:指的是青蛙,古时常用作修道的象征。
  • 丹台:道教炼丹的地方,象征修道得道。
  • :指道教的符箓,能镇邪、祈福。

典故解析: 葛长庚是道教中著名的仙人,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诗中通过葛长庚的形象,反映出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与对修道者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融汇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作品常带有讽刺与幽默的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道教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葛长庚的形象,表达出对道教修道者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葛仙图》以葛长庚为主角,描绘了一位修道者的形象,展示了他赤脚行走、游历人间的状态。诗的开头提到葛长庚是三天门的吏,这不仅说明了他的身份,也暗示了他与天界的联系。接着用“蟾蜍”作为坐骑,既是修道者的象征,也给人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提到游遍九州,说明葛长庚的经历丰富,但无人识得他,这反映出修道者的孤独与不被理解。最后一句提到“丹台箓上已标名”,意味着葛长庚在天地间的地位早已被认可,虽不被人知,但其实早已超脱于世俗之上。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对修道者的崇敬与对世俗人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天门吏葛长庚:点明主题,葛长庚身为天界官吏,象征着高尚的修道者。
  2. 体坐蟾蜍赤脚行:描绘了葛长庚的修道形象,蟾蜍在道教中常代表灵性与超脱。
  3. 游遍九州岛人不识:表达葛长庚虽行遍天下,却无法被世人认知,体现了修道者的孤独。
  4. 丹台箓上已标名:最后一句暗含葛长庚的成就,虽然人间无识,却在道教法典上被认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葛长庚比作赤脚行走的修道者,突出其轻松与自在。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前后句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修道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反省,强调了成就与世人认知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葛长庚:象征修道者的智慧与超脱。
  • 蟾蜍:代表灵性与道教修炼的象征。
  • 九州:象征广阔的天地与人间百态。
  • 丹台:指代道教修道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葛仙图》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唐寅
    • C. 杜甫
  2. 在诗中,葛长庚的坐骑是什么?

    • A. 马
    • B. 蟾蜍
    • C. 鹿
  3. 诗中提到“游遍九州岛”,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游历各地,受到欢迎
    • B. 游历各地,却无人识得
    • C. 游历各地,渴望成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将进酒》和《葛仙图》在主题上均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葛仙图》则体现了对道教修道者的敬仰,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有所区别。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唐寅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