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关子东铁尺歌》
时间: 2025-02-04 15:2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关子东铁尺歌
王之望 〔宋代〕
先生平生无俗嗜,
博取珍奇自娱戏。
案间双尺本蛟龙,
怪底雄雌俱出地。
含精古铁色沈沈,
质白玉兮价黄金。
有时风雨暗堂室,
直恐雷电相搜寻。
净业知君专笔砚,
白首残编天眼见。
一朝出此瑞文房,
神物化成非锻鍊。
阅遍千人谁得将,
主人比德端且方。
永供黄卷镇边幅,
明窗净几生辉光。
先生歌成惊杰句,
助发铿锵得君故。
何人似与郭代公,
宝剑豪篇不须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
先生一生没有普通的嗜好,
而是广泛地收集珍奇之物自娱自乐。
案子上的这双尺本是蛟龙,
奇怪的是雄雌之尺都从地里冒了出来。
含有精华的古铁,颜色深沉,
质地如白玉般的尺,价值如黄金。
有时风雨交加,暗淡了堂室,
我真害怕雷电下来搜寻。
净业知道您是专心写字的,
白头老人残存的书可以看到天的眼界。
某一天这瑞气从文房里出现,
这神物似乎不是经过锻炼所成。
看遍千人,谁能得到它,
主人品德端正而且方正。
这双尺永远供奉在卷轴边上,
明亮的窗户和干净的桌子生辉光。
先生的歌声成就了惊人的句子,
帮助发出铿锵的声音是因为您。
谁能像郭代公那样,
宝剑和豪华的篇章无需赋诗。
注释
- 俗嗜:指普通的嗜好或爱好。
- 蛟龙:传说中能变化形状的龙,这里比喻尺的精美与灵动。
- 含精古铁:指制作尺的铁材质地精良,富有历史感。
- 瑞文房:指文房四宝,象征文人雅士的文化追求。
- 郭代公:指郭子仪,唐代名将,以其豪杰之气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人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之望对书法与文房四宝的热爱之际,表达了他对珍贵文具与文人气质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文房四宝中尺的描写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先生平生无俗嗜”引出对文人雅趣的追求,随后通过“案间双尺本蛟龙”描绘尺的独特和珍贵,诗中的尺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象征。作者将尺比作蛟龙,意在强调其非凡与灵动。通过对尺的细致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珍品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风雨暗堂室”,反映出书写环境的变化,暗示在不利环境中仍需坚持文化创作的决心。最后几句表达了对郭代公的赞美,将其与宝剑、豪华篇章相提并论,突显出文人作品的价值和气魄,显示出诗人在文化传承与个人品德方面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平生无俗嗜:赞颂文人的非凡品味。
- 博取珍奇自娱戏:强调其广泛的文化兴趣。
- 案间双尺本蛟龙:通过比喻强调尺的独特。
- 怪底雄雌俱出地:尺的精美非凡,体现了文人雅趣。
- 含精古铁色沈沈:强调尺的材质与历史感。
- 质白玉兮价黄金:表现尺的价值。
- 有时风雨暗堂室:反映创作环境的变化。
- 直恐雷电相搜寻:暗示对创作不易的担忧。
- 净业知君专笔砚:表达对文人专注的赞美。
- 白首残编天眼见:看重文化传承。
- 一朝出此瑞文房:象征文房四宝的珍贵。
- 神物化成非锻鍊:强调尺的独特性。
- 阅遍千人谁得将:质疑能否得到此尺。
- 主人比德端且方:赞美主人品德。
- 永供黄卷镇边幅:尺将永远陪伴书卷。
- 明窗净几生辉光:描绘书房环境。
- 先生歌成惊杰句:对诗人作品的赞美。
- 助发铿锵得君故:强调文人作品的重要性。
- 何人似与郭代公:对郭代公的崇敬。
- 宝剑豪篇不须赋:表达作品的自成一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尺比作蛟龙,表现其珍贵与灵动。
- 拟人:赋予尺以生命,强调其文化价值。
- 对仗:整首诗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对文人品德的赞美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追求,体现了古人对珍贵文化物品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尺:象征书法与文化。
- 蛟龙:代表独特与珍贵。
- 文房四宝:象征文化气息和文人雅趣。
- 雷电:象征创作的艰难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蛟龙”是什么的比喻?
A. 笔
B. 尺
C. 墨
D. 纸 -
诗人对文人的哪些特质表示赞美?
A. 品德与才华
B. 财富与地位
C. 外貌与风度
D. 性格与爱好 -
诗中提到的“郭代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李白
C. 郭子仪
D. 杜甫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二者均表现出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但王之望更强调文房四宝的价值,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