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三》
时间: 2025-01-26 23:42: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三
作者: 林朝崧 〔清代〕
宽到春衫腰更小,试抚瑶琴,只记相思调。
碧海青天鸾凤杳,三生泪债偿难了。
万事人间何可料,细雨吹窗,梦醒还斜照。
月不长圆花易老,多情不若无情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柔和与细腻,春衫的腰身似乎更显得纤细,试着抚摸瑶琴,却只记得那思念的曲调。碧海蓝天中,仙鸟已然不见,往世的泪债难以偿还。世间万事难以预料,细雨打窗,梦中醒来时,阳光仍然斜照。月亮难以常圆,花朵也容易凋零,与其多情,不如无情来的好。
注释:
- 宽到:指宽松的衣服。
- 春衫:春天的衣服,象征温暖和柔情。
- 瑶琴: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音乐与思念。
- 碧海青天: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
- 鸾凤杳:鸾凤是传说中的神鸟,杳指消失。
- 三生泪债:形容今生今世的情感纠葛。
- 细雨吹窗:细雨打在窗户上,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梦醒还斜照:梦醒时分,阳光斜照,意象忧伤。
- 月不长圆:比喻事物的短暂与无常。
- 多情不若无情好:表达对感情的无奈与放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朝崧(公元1667年-公元1732年),字子云,号湘山,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常寄情于自然,表现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蝶恋花 其三》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情感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悟,融合了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出儒雅的文人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对情感的反思。开篇以“宽到春衫腰更小”引出春日的温暖,春衫的柔和与心中情思的纤细相呼应,表现出一种轻盈而又细腻的感情。接着,诗人试抚瑶琴,却只记得那思念的曲调,音乐在此成为了情感的寄托,传达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相思之苦。
“碧海青天鸾凤杳”中,作者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渴望。接下来的“三生泪债偿难了”则是对情感纠葛的无奈与悲伤,透出一种难以解脱的痛苦。
在“万事人间何可料”中,诗人感慨人生的不可预测,细雨的描写加深了这种忧伤的氛围,梦醒时分的阳光斜照则暗示着现实的无情与梦境的破灭。最后一句“多情不若无情好”更是对爱情的深刻反思,表现出对于多情的厌倦与对无情的向往,揭示了人生哲理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宽到春衫腰更小:春天的衣服宽松,衬托出思念的情感更显纤细。
- 试抚瑶琴,只记相思调:抚琴象征思念,却只剩下苦涩的旋律。
- 碧海青天鸾凤杳:美好的自然景象中,仙鸟已然不见,暗示着无奈与失落。
- 三生泪债偿难了:情感的纠葛在时间中难以解脱。
- 万事人间何可料:感慨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
- 细雨吹窗,梦醒还斜照:细雨中梦醒,阳光依旧,现实的无情。
- 月不长圆花易老:比喻事物的短暂与无常。
- 多情不若无情好:表达对感情的无奈与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衫比作情感的象征。
- 拟人:细雨打窗,仿佛在诉说情感。
- 对仗:如“碧海青天”和“月不长圆花易老”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感情纠葛的无奈。主题深入探讨了情感的脆弱与生命的短暂,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衫:象征温暖与柔情,代表春天的生机。
- 瑶琴:象征音乐与思念,寄托情感。
- 碧海青天:象征美好与遥不可及。
- 细雨:象征忧伤与思念,营造氛围。
- 月:象征短暂与无常,反映情感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宽到春衫腰更小”中的“宽”指什么? A. 宽松的衣服
B. 心情宽阔
C. 风景宽广
D. 身体宽大 -
“三生泪债偿难了”中的“泪债”指什么? A. 眼泪
B. 情感纠葛
C. 经济问题
D. 身体健康 -
诗中“多情不若无情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爱情的向往
B. 对爱情的厌倦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友谊的重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思念与感情的细腻。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探讨爱情的无奈与美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李白的诗中表现出豪放与洒脱,而林朝崧则更注重细腻与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林朝崧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蝶恋花 其三》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