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26 23:24:11

冰褪铅华临雪径。

竹外清溪,拂晓开妆镜。

银烛铜壶斜照影。

小楼遮断江云冷。

香透罗帏春睡醒。

如许才情,肯到枯枝杏。

客子新声谁听莹。

孤山快唤林和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作者:卢挚 〔元代〕

冰褪铅华临雪径。
竹外清溪,拂晓开妆镜。
银烛铜壶斜照影。
小楼遮断江云冷。
香透罗帏春睡醒。
如许才情,肯到枯枝杏。
客子新声谁听莹。
孤山快唤林和靖。

白话文翻译

冰雪渐融,铅华映照在雪白的小径上。
竹外的清溪,拂晓时分如妆镜般闪亮。
银烛和铜壶斜斜地照出影子。
小楼遮住了江边的冷云。
芬芳透过罗帏,春日的睡意渐渐醒来。
如此才情,怎会不在枯枝的杏花上盛放?
客子的歌声新颖,谁能倾听到那清亮的音韵?
快快去呼唤孤山的林和靖吧。

注释

逐句解释:

  • 冰褪铅华:冰雪消融,铅华指华美的景象。
  • 临雪径:在雪白的小径旁。
  • 竹外清溪:竹林外的清澈溪水。
  • 拂晓开妆镜:清晨的水面如同妆镜般明亮。
  • 银烛铜壶:银色的蜡烛和铜制的壶,形象生动。
  • 小楼遮断江云冷:小楼遮挡了江边的冷云。
  • 香透罗帏:香气透过轻薄的帷帐。
  • 春睡醒:春天的睡意逐渐醒来。
  • 如许才情:如此的才华与情感。
  • 肯到枯枝杏:愿意在枯枝上绽放。
  • 客子新声:客人的新歌声。
  • 谁听莹:谁能听到那清澈的声音。
  • 孤山快唤林和靖:快去呼唤孤山的林和靖(指林逋)。

典故解析:

  • 林和靖:林逋,字和靖,元代诗人,以隐居生活著称,诗风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挚,元代诗人,兼擅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致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蝶恋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友人的深切思念。全诗通过“冰褪铅华”开篇,引出春日的温暖与生机,接着描绘清晨的竹外溪水和小楼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中“香透罗帏”的描写,不仅传达了春日的气息,还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情感的层面,诗人通过“如许才情,肯到枯枝杏”的句子,表达了对才能与生命的思考,似乎在询问这份才华是否能在枯枝上绽放出花朵,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最后,通过对“客子新声”的提及,诗人呼唤友人,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渴望的情感对比,增添了诗的深度。

整首诗运用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冰雪与铅华的对比,营造出春日的温暖和生机。
  • 接着竹外清溪的描述,展现出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 “银烛铜壶”暗示着生活的温馨与美好,而“小楼遮断江云冷”则带出一种屏蔽外界冷漠的温暖感。
  • “香透罗帏春睡醒”则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与人的觉醒。
  •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才情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春睡醒”拟人化了季节的变化。
  • 诗句的对仗工整,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与才华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雪:象征冬季的结束与春天的到来。
  • 清溪: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清新。
  • 香气: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与美好生活。
  • 孤山: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冰褪铅华”指的是什么?
    A. 冬季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夏天的炎热

  2. “小楼遮断江云冷”中提到的小楼有什么作用?
    A. 阻挡阳光
    B. 遮挡寒冷的云
    C. 增加诗的对比

  3. 诗人呼唤的“林和靖”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另一位诗人
    C. 诗中虚构的人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欧阳修的《蝶恋花》

诗词对比:
比较卢挚的《蝶恋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情感表达上,李清照的词更显细腻与柔情,而卢挚的诗则更具豪放与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