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春日雨中登楼作 满江红 黄东石大参辞官治园赋此嘲之》
时间: 2025-02-04 16:1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春日雨中登楼作 作者: 王慎中 〔明代〕
妙画雄筹,不持去经营三晋。何错计归占一亩,为园旋垦。
薙秽施将擒虎手,锄荒使了游牛刃。
更踰涯可笑枉劳形,空遗馑。
匀土脉,知燥润。节人力,明慢。
此事虽微漫,偏欺疏俊。
伟干元非尝藿口,荣名岂有畦蔬分。
我已称老圃未容君,轻来问。
白话文翻译:
这幅精妙的画作,实在是雄心壮志,却不愿去经营三晋的土地。何必错失良机,去占一亩田地,反而去旋耕?
砍除杂草施展手腕,锄地使得游牛狂奔。
更有那越过界限可笑的是,白白辛劳,反而留下饥饿。
均匀土壤,懂得干燥和湿润。节省人力,明白慢工出细活。
这些事情虽微不足道,却偏偏轻视了疏懒的人。
伟大的干才非得依靠小道消息,荣华名声岂能仅有那片田地的分?
我已自称年老的园丁,不能再容你来轻易提问。
注释:
- 妙画雄筹:精妙的画作,雄心壮志。
- 三晋:指的是古代的山西地区,以其富饶的土地而闻名。
- 占一亩:占有一小块土地。
- 游牛刃:游走的牛犁,形容工作时的随意和懒散。
- 匀土脉:均匀土壤的脉络。
- 伟干元:伟大的才干与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慎中,明代诗人,因其诗词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雨中,作者在登楼时,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思考。他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土地和名声的理解。
诗歌鉴赏:
《满江红》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王慎中通过对比与讽刺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思考与感慨。他以“妙画雄筹”开篇,揭示了个人志向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反映出一种无奈的心态。在描绘土地的耕作时,诗人不仅仅是描述了农村的辛劳,更深层地探讨了人与土地、人与名声之间的关系。
诗中“砍除杂草施展手腕,锄地使得游牛狂奔”描绘了务农的辛劳与不易,而“可笑枉劳形,空遗馑”则带有一种悲观的情绪,显示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人揭示了社会对成功的偏见与误解,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眼前的名声与财富,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真实的贡献。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尤其是最后两句“我已称老圃未容君,轻来问”,更是点明了作者自谦的态度,体现出对年轻人的一种期待与警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妙画雄筹:强调了画作的精妙与诗人的雄心。
- 不持去经营三晋:表现出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奈与惋惜。
- 何错计归占一亩:反思占有小土地的无意义。
- 薙秽施将擒虎手:描绘了农作的艰辛。
- 更踰涯可笑枉劳形:质疑辛劳后的收获。
- 空遗馑:表达了对饥饿的无奈。
- 匀土脉,知燥润:强调务农的智慧。
- 节人力,明慢:提倡节约与慢工出细活。
- 此事虽微漫,偏欺疏俊:讽刺忽视细节的人。
- 伟干元非尝藿口:反思才干与名声的关系。
- 荣名岂有畦蔬分:质疑名声的真正价值。
- 我已称老圃未容君:表达了自身的谦逊与对年轻人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妙画”与“雄筹”隐喻抱负与志向。
- 对仗:诗中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可笑枉劳形”强调辛劳的无意义。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期望之间的矛盾,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贡献,而非外在的名声与财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中:象征着洗净与重生。
- 园: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劳形:象征辛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慎中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三晋”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山西
- B. 四川
- C. 河北
- D. 河南
-
诗中“妙画雄筹”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的自信
- B. 诗人的失落
- C. 诗人的理想
- D. 诗人的批判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慎中的《满江红》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但王慎中的作品更具批判性,而陶渊明则更显淡泊宁静的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