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九》

时间: 2024-09-19 21:44:33

百司警列,皇在在陛。

既饫且醑,卒食成礼。

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凡百庶僚,莫不恺悌。

奄有万国,抑由天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司警列,皇在在陛。既饫且醑,卒食成礼。其容穆穆,其仪济济。凡百庶僚,莫不恺悌。奄有万国,抑由天启。

白话文翻译:

百官整齐列队,皇帝端坐在上。既然进食又饮酒,最终也形成了礼仪。其容貌庄重,其仪态端庄。所有的百姓和官员,皆感到和睦欢愉。天下万国,都是由于天的启示。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司:指各类官员和机构。
  • 警列:整齐地排列。
  • :指皇帝的座位。
  • :进食。
  • :酒。
  • 穆穆:形容庄重安详的样子。
  • 济济:形容人多而热闹。
  • 庶僚:百官和民众。
  • 恺悌:和睦友好。
  • 奄有:遍布,拥有。
  • 天启:上天的启示或命令。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朝廷盛典场面,体现了南朝时期对皇权的崇高和对礼仪的重视。诗中提到的“天启”可以理解为君权神授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帝的信仰与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平仲,南朝梁人。他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擅长诗词、赋、文论,曾任梁朝的高官。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政治、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梁三朝雅乐歌》是沈约为梁武帝所作的乐歌之一,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对皇权的尊重。诗作的产生背景与南朝的政治、文化繁荣密切相关,体现了对礼乐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九》以庄重的语气描绘了一个盛大的朝廷仪式场景,诗歌通过对百官、皇帝、礼仪等元素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南朝时期对皇权和礼仪的极高重视。开头的“百司警列,皇在在陛”不仅描绘了朝廷的威严,也暗示了皇帝的权威地位。接下来的“既饫且醑,卒食成礼”则是对仪式本身的描述,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和庄重性。

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和排比,使得整首诗读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尤其是“其容穆穆,其仪济济”,通过对容仪与仪态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这种对比也反映了理想中的和谐社会状态,表达了对国家和谐、人民安乐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不仅展现了对皇权的尊重,也隐含了对社会和谐与安定的渴望,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奄有万国,抑由天启”,则再次强调了天命与统治的正当性,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君权神授的信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司警列,皇在在陛:描绘了百官在朝廷上整齐排列的场景,皇帝端坐其上,显示出权威和庄重。
  • 既饫且醑,卒食成礼:进食和饮酒的过程,最后形成了礼仪,表现了礼乐文化的重要性。
  • 其容穆穆,其仪济济:描述了朝廷的庄重和热闹,给人以威严和和谐的感觉。
  • 凡百庶僚,莫不恺悌:所有的官员和民众都感到愉快和和睦,体现了对国家的美好向往。
  • 奄有万国,抑由天启:整个国家的安宁和繁荣是天的启示,强调了皇权的神圣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穆穆”“济济”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 排比:通过多个短句的排列,增强了节奏感和气氛的庄重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尊重皇权和礼仪,强调国家的和谐与安宁,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君权神授的信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司:象征国家的治理和官员的职责。
  • :象征皇权与统治。
  • :象征社会的规范与和谐。
  • 庶僚:象征民众与官员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百司”是指什么? A. 皇帝
    B. 百官和机构
    C. 民众

  2. “奄有万国”中的“奄”意为: A. 突然
    B. 遍布
    C. 失去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尊重? A. 文化
    B. 皇权与礼仪
    C.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 vs 《梁三朝雅乐歌》:两者都涉及对社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梁三朝雅乐歌》则更强调礼仪与权威的尊重。

参考资料:

  • 《南朝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论选》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