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斋中
作者: 范景文 〔明代〕
颇嫌多事是尊生,
但得心闲近道情。
长与疏梅耐幽独,
更教瘦鹤伴凄清。
扫花欲便亲苔坐,
删竹当防碍月行。
片石颓然无位置,
也同老懒畏经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繁琐事物的厌倦,认为只要心中安闲,就能够接近道理与真情。作者喜欢与疏梅相伴,享受那份清幽孤独,更愿意让瘦鹤陪伴自己,共同感受那种凄清的氛围。诗中提到,想要在扫花时亲近苔藓而坐,却又要删去竹子,以免妨碍月光的行进。片石颓然无所依托,正如作者一样,害怕经营与纷繁复杂的生活。
注释:
- 颇嫌:颇,有点;嫌,厌烦。
- 尊生:尊重生命或生活。
- 心闲:心境空闲,内心安宁。
- 道情:道理和情感,指对真理和感情的理解。
- 疏梅:指稀疏的梅花,象征孤独和清雅。
- 瘦鹤:瘦弱的鹤,寓意清冷孤寂。
- 扫花:指扫落花,表示想亲近自然。
- 删竹:剪去竹子,避免遮挡月光。
- 片石:一块石头,象征无所依托的状态。
- 颓然:颓废,精神萎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景文(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景文,号梅溪,擅长诗文,风格清新淡雅,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诗人隐居斋中,表达对繁忙世事的厌倦,向往平静与自然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斋中》是一首反映隐逸生活与内心宁静的诗作。诗中,范景文以淡雅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繁杂的厌倦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全诗呈现出一种极简的意境,细腻且富有哲理。开篇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认为繁琐的事物让人难以尊重生命的意义,但只要内心安闲,便可接近真实的情感与道理,这种心态与许多文人追求的“道”相契合。
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生活:与梅花相伴、与鹤同游,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画面。这里的“疏梅”与“瘦鹤”都代表了一种高洁的志趣,突出诗人对孤独的享受与对自然的依恋。
后四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恬淡的生活状态,诗人想在扫花时借苔坐下,却又不得不删去竹子,以免妨碍月光的照耀。这一细节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与对生活细节的体察,显示了诗人细腻而敏感的心灵。最后一句“片石颓然无位置”,更是将诗人的心态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无所依托的无奈与淡然。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为成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自我内心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颇嫌多事是尊生:诗人认为世事繁杂,令人难以珍惜生命的意义。
- 但得心闲近道情:只要内心安静,就能接触到真正的道理和情感。
- 长与疏梅耐幽独:愿与稀疏的梅花相伴,享受那份幽静孤独。
- 更教瘦鹤伴凄清:更愿意让瘦弱的鹤伴随我,共同感受清冷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疏梅”、“瘦鹤”作为隐喻,象征清高与孤独。
- 对仗:诗句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繁杂世事的厌倦,以及通过自然来寻求内心安宁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高洁、孤独。
- 鹤:象征清冷、超脱。
- 花、苔、竹、石:自然元素,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繁杂的生活持什么态度? a) 喜欢
b) 厌恶
c)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瘦鹤”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清冷与孤独
c) 热闹 -
诗人希望与什么相伴? a) 桃花
b) 疏梅
c) 柳树
答案:
- b) 厌恶
- b) 清冷与孤独
- b) 疏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斋中》都表达了对孤独生活的赞美,但前者更加强调与酒的欢愉,而后者则注重与自然的亲近与心灵的静谧。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显得内敛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