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无了禅师 周朴 〔唐代〕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白话文翻译: 不学世俗所珍惜的,这是为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之外,虎迹在乱山中。 昼夜必然相连离去,古今谁敢相同。 禅的情感岂能轻易问,问答更是无穷无尽。
注释:
- 不学世所惜:不学习世俗所珍视的东西。
- 是何无了公:这是为何无了公(指无了禅师)。
- 灵匡虚院外:灵匡(地名)的虚院(指寺庙)之外。
- 虎迹乱山中:虎的足迹在杂乱的山中。
- 昼夜必连去:昼夜必然相连离去。
- 古今争敢同:古今谁敢相同。
- 禅情岂堪问:禅的情感岂能轻易问。
- 问答更无穷:问答更是无穷无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朴是唐代诗人,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禅宗思想。这首诗是赠给无了禅师的,表达了对禅师超脱世俗、深邃禅理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周朴访问无了禅师的寺庙时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禅师修行境界的赞叹和对禅理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无了禅师修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禅师超脱世俗、深入禅理的形象。诗中“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一句,以虎迹象征禅师的修行之地虽险恶却充满生机,体现了禅师不畏艰难的精神。后两句“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则表达了禅理的深奥和无尽,强调了禅修的不可言说性和无穷探索的可能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诗人表达了对无了禅师不随世俗的敬佩,认为禅师的超然态度值得学习。
-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描绘禅师修行之地的险恶与生机,象征禅师的精神境界。
-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表达时间流转的无情,以及禅师修行境界的古今罕见。
-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强调禅理的深奥和无尽,以及禅修的不可言说性。
修辞手法:
- 象征:通过“虎迹乱山中”象征禅师的修行环境虽险恶却充满生机。
- 对比:“昼夜必连去”与“古今争敢同”形成对比,强调禅师修行境界的古今罕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无了禅师超脱世俗、深邃禅理的敬仰,以及对禅修深奥和无尽探索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虎迹:象征禅师的修行环境虽险恶却充满生机。
- 灵匡虚院:象征禅师的修行之地,具有神秘和超脱世俗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虎迹乱山中”象征什么? A. 禅师的修行环境 B. 世俗的纷扰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问答更无穷”表达了什么? A. 禅理的浅显 B. 禅理的深奥和无尽 C. 禅理的简单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禅修环境的描绘和对禅理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周朴的《赠无了禅师》都描绘了禅修环境,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禅意的融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周朴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禅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禅诗的深入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