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时间: 2025-01-26 02:23:42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仍学。

玄发不知白,晓人寒铜觉。

为材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夕 聂夷中 〔唐代〕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仍学。 玄发不知白,晓人寒铜觉。 为材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白话文翻译: 太阳落山后不再相见,秋天的傍晚依然在学堂学习。 黑发不知何时已变白,清晨的人感到铜镜中的自己寒冷。 作为材料还未脱离群体,有玉石仍在璞中。 谁用碧桐枝雕刻,制作出云门乐曲。

注释:

  • 玄发:黑发。
  • 晓人:清晨的人。
  • 寒铜:指铜镜,因清晨铜镜反射的光线给人以寒冷之感。
  • 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 碧桐枝:指青翠的桐树枝。
  • 云门乐:古代的一种音乐,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乐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聂夷中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风格质朴,语言简练。此诗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同时表达了对学问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夕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诗中“日往无复见”一句,直接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惋惜。“玄发不知白,晓人寒铜觉”则进一步通过清晨铜镜中的自我映照,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后两句“为材未离群,有玉犹在璞”和“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则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仍学”:太阳落山后不再相见,表达了时光的不可逆转,同时“秋堂暮仍学”显示了诗人对学问的坚持。
  2. “玄发不知白,晓人寒铜觉”:黑发不知何时已变白,清晨的人感到铜镜中的自己寒冷,反映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3. “为材未离群,有玉犹在璞”:作为材料还未脱离群体,有玉石仍在璞中,比喻自己还未被发现和赏识。
  4.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谁用碧桐枝雕刻,制作出云门乐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有玉犹在璞”比喻自己还未被发现和赏识。
  • 拟人:“晓人寒铜觉”将铜镜拟人化,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与学问追求。诗人通过对秋夕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日往:象征时光的流逝。
  • 秋堂:象征学问的场所。
  • 玄发:象征青春的流逝。
  • 寒铜:象征岁月的无情。
  • 璞:象征未被发现和赏识的才华。
  • 碧桐枝:象征美好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玄发不知白”中的“玄发”指的是什么? A. 白发 B. 黑发
  2. “有玉犹在璞”中的“璞”指的是什么? A. 雕琢过的玉石 B. 未经雕琢的玉石
  3.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中的“云门乐”是什么? A. 一种古代音乐 B. 一种乐器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聂夷中的其他诗作,如《咏田家》等,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秋夕》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表达秋夕景象和情感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聂夷中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