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孤鹤翁汎江》

时间: 2025-01-10 19:04:03

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

两人携小桨,万里荡秋溟。

醉眼岐周凤,虚名楚国萍。

西山知我意,个个矗银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孤鹤翁汎江
作者: 庄昶 〔明代〕

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
两人携小桨,万里荡秋溟。
醉眼岐周凤,虚名楚国萍。
西山知我意,个个矗银屏。

白话文翻译:

这江边的晚景实在可以画下来,烟雾中树木显得格外清晰。
两个人划着小船,荡漾在万里秋水之中。
醉眼看见岐山和周朝的凤凰,名声却只是楚国的浮萍。
西山了解我的心意,个个如同银屏般矗立。

注释:

  • 江晚:指的是江边的傍晚,晚上的景色。
  • 堪画:值得画,形容景色美丽。
  • 烟中树树清:在烟雾缭绕中,树木显得清晰可见。
  • 携小桨:手持小桨,指划船。
  • 万里荡秋溟:荡漾在广阔的秋水之中。
  • 醉眼岐周凤:醉眼中看见岐山和周朝的凤凰,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虚名楚国萍:名声只是浮萍,表明对于名声的淡薄。
  • 西山知我意:西山能够理解我的心意,表达心灵的共鸣。
  • 个个矗银屏:形容西山的景色如同银色的屏风一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昶(公元1572-1648年),明代诗人,字子升,号云山,江苏常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末动荡的时期,庄昶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与孤鹤翁汎江》是一首表现江边秋景的古诗,描绘了诗人与孤鹤翁一起泛舟江上的宁静场景。诗的开篇以“江晚真堪画”引入,展现了傍晚时分江面上清晰的树影,给人以美的享受。接着,诗人用“小桨”和“万里荡秋溟”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仿佛在享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

在“醉眼岐周凤,虚名楚国萍”中,诗人醉眼看世界,岐山与周朝的凤凰象征着美好与理想,而“虚名”则揭示了对名利的淡薄。诗人在这里表现出对名声的无所谓态度,强调内心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西山知我意,个个矗银屏”则转向对自然的感悟,西山如同银屏般矗立在眼前,诗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心灵的共鸣,表达了对美景的热爱和对个人情感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他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晚真堪画:江边的晚景美得可以画出。
  2. 烟中树树清:烟雾中的树木显得格外清晰,描绘出朦胧而又鲜明的景象。
  3. 两人携小桨:两人共乘小船,显示出一种共度闲暇时光的情景。
  4. 万里荡秋溟:在辽阔的秋水中荡漾,表现出一种自由与洒脱的心境。
  5. 醉眼岐周凤:醉眼中看到了岐山与周朝的凤凰,象征理想与美好。
  6. 虚名楚国萍:名声如浮萍般虚无,表明对名利的轻视。
  7. 西山知我意:西山能理解我的心意,暗示人与自然的心灵共鸣。
  8. 个个矗银屏:形容西山的景色如银屏般矗立,生动展现了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虚名楚国萍”,将名声比作浮萍,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式整齐,形成对称美。
  • 拟人:西山似乎能理解诗人的心意,使自然具有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晚:象征宁静、安逸的生活状态。
  • :代表朦胧与神秘。
  • 小桨: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岐周凤: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西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心灵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晚真堪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无奈
  2. “醉眼岐周凤”中的岐周凤象征什么?

    • A. 名声
    • B. 理想与美好
    • C. 个人情感
  3. 诗歌的最后一句“个个矗银屏”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西山的壮丽
    • B. 江水的波澜
    • C. 船上的静谧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庄昶的《与孤鹤翁汎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庄昶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孤独。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后者则更具哲理性,展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