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

时间: 2025-01-10 19:30:21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的大雪天,鸟儿难以寻觅。
而豪门贵族之家,四壁都在捣制香料。
家中到处燃着红炉,周围挂着轻薄的罗幔。
他们用金丝调暖手,蘸着酒液举杯畅饮。
醉意中吟唱着美丽的词句,香汁滴落在困倦之中。
他们岂能知道,寒冷饥饿的人,手脚都被冻得开裂。

注释:

  • 长安:唐代的都城,繁华盛世的象征。
  • 鸟雀:小鸟,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助。
  • 豪贵家:富贵人家,指的是享受奢华生活的人。
  • 捣椒泥:制作调料,突出富人生活的奢侈。
  • 红炉:取暖用的炉子,象征温暖与幸福。
  • 罗幂:轻薄的帷幕,代表富贵家庭的生活环境。
  • 金丝:指代奢华的物品,强调富人的生活。
  • 琼液:美酒,象征享乐。
  • 玉尘:美丽的诗句或词曲,寓意艺术的享受。
  • 饥寒人:生活贫困的人,表现社会的对比。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对比描绘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与饥寒人群的困苦,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诗中“长安”作为城市的象征,体现了繁华与落寞的极端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孜,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人情世态,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在唐代社会,尽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却十分困苦。诗人用此诗表达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关注与批判。

诗歌鉴赏:

《雪诗》在描绘雪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诗中描述了长安的豪门贵族在严冬中享受温暖、饮酒作乐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奢华与富足;另一方面,诗人还提到“饥寒人”,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与无助。诗中“岂知饥寒人”一句,带有强烈的讽刺与同情,表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尤其是“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一联,生动描绘了富人享乐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而最后一句的强烈对比则突显了诗人的立场和情感,令人深思。诗歌以大雪为背景,成为了描绘人性冷暖的象征,诗人用雪的冰冷映衬了人心的冷漠,深刻而又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描绘了严冬的景象,暗示生命的困境。
    •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豪门之家在制作香料,展现奢华生活。
    •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温暖的环境与轻薄的装饰,形成强烈对比。
    •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强调富人享乐的细节。
    •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享乐至醉,艺术与美酒的结合。
    •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指出社会的冷漠与贫困人群的困境。
  • 修辞手法:

    • 对比:富人与穷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生活的奢华与贫困生动地表现出来。
    • 拟人:通过“岂知”赋予富人感情,增加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唐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反映了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注,表现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繁华,也隐含着冷漠。
  • 大雪:象征寒冷与困境。
  • 红炉:象征温暖与奢华。
  • 琼液:象征享乐与醉意。
  • 饥寒人:象征社会底层的无助与疾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大雪天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富人的生活
    B. 贫寒人的困境
    C. 自然的景象
    D. 城市的繁华

  2. “岂知饥寒人”中的“饥寒”指的是: A. 富裕
    B. 温暖
    C. 饥饿与寒冷
    D.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红炉”象征着: A. 贫穷
    B. 温暖与富裕
    C. 自然
    D. 失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动乱中的艰辛,关注底层人民生活。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反映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张孜的《雪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关注了社会底层的困境,都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但张孜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奢华与贫困的差距,而杜甫则更注重表现战乱带来的苦难,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唐诗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