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其三 自述》

时间: 2025-01-11 15:53:55

闲中自怜。

人心不足,世事难全。

算惟引退真长便。

过活随缘。

叹老矣、非徒此日,赋归欤、且待明年。

思量遍。

心阑意倦。

极品也徒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其三 自述
作者: 李昌祺 〔明代〕

闲中自怜。人心不足,世事难全。
算惟引退真长便。过活随缘。
叹老矣非徒此日,赋归欤且待明年。
思量遍。心阑意倦。极品也徒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自怜自惜的情感,感慨人们的欲望总是难以满足,世间的事情也难以尽如人意。他认为,真正的长久安宁在于懂得退休,随遇而安地度过余生。感叹自己已是年迈之人,不仅仅是今天的感受,可能还要等待明年。经过反复思量,内心感到疲倦,感叹即使是最极致的享受也是徒劳无益。


注释

  • 闲中自怜:在闲暇之时对自己产生怜惜之情。
  • 人心不足:人心总是贪得无厌,难以满足。
  • 世事难全:世间的事情难以事事如愿。
  • 引退:指隐退,退隐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
  • 过活随缘:过日子要随遇而安,随缘而活。
  • 叹老矣:感叹自己已经老了。
  • 心阑意倦:心中感到疲倦,意志也显得无力。
  • 极品也徒然:即使是最好的享受也是徒劳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昌祺,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透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晚年,正值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期。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不同的理解,选择隐退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对人心与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其三 自述》是李昌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矛盾的抒发。诗的开头便以“闲中自怜”引出主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在“人心不足,世事难全”中,李昌祺透视了人性的贪婪和世事的无常,反映出人们在追求物质与名利时所遭遇的挫折。同时,他对“引退真长便”的思考,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许是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解脱。

诗中,李昌祺用“叹老矣”表达了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惋惜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学思考,意识到生活的短暂与无常。他的“心阑意倦”,则将内心的疲惫和无力感生动地传达出来,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释然。最后一句“极品也徒然”揭示了他对名利的看法,即使是最美好的事物,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内心的宁静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中自怜:在闲暇时刻,诗人自我怜惜,反映出一种孤独的自省。
  2. 人心不足,世事难全:人心的贪婪使人始终无法满足,而世间事物往往难以如愿。
  3. 算惟引退真长便:诗人意识到,唯有退隐生活才是长久之计。
  4. 过活随缘:他选择顺其自然,随缘而活。
  5. 叹老矣非徒此日:感叹自己已老,非只是今日的感受。
  6. 赋归欤且待明年:可能会选择归隐,期待明年的生活。
  7. 思量遍:经过深思熟虑。
  8. 心阑意倦:内心疲倦,感到无力。
  9. 极品也徒然:即便是最顶尖的享受也是徒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极品”来比喻世间的美好事物。
  • 对仗:诗中有一定的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对人心的贪婪与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省的空间。
  • 人心:代表了人性中的贪婪与不满。
  • 世事: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
  • 引退:代表着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追求内心的安宁。
  • 极品:象征着世间的享受与追求,却是徒劳的。

每个意象在诗中都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人心不足”的意思是: A. 人心常常满足
    B. 人心总是贪婪
    C. 人心很简单
    D. 人心不重要

  2. “引退真长便”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追求名利
    B. 隐逸生活
    C. 旅行冒险
    D. 事业成功

  3. 诗中“极品也徒然”意思是: A. 享受生活
    B. 最高享受也是徒劳
    C. 一切都值得追求
    D. 生活非常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离骚》 屈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着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昌祺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自省。
  • 杜甫的《登高》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但其背景是战乱与苦难,情感更为沉重。

通过这些作品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表达风格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昌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