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新·雪牖风轩度岁》
时间: 2025-04-28 13:32: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牖风轩度岁。时听芭蕉,雨声凄恻。情多易感,渐不觉鬓成丝。忽又成千古,诮如梦里。西山南浦尽秋意。一望芦花飞。有一点沙鸥,点破松梢翠。凄然念起。觉两腋凉飙细。诗兴浑飞在渔乡橘里。
白话文翻译
在雪窗前、风轩里度过岁月,时常听到芭蕉的雨声凄惨。感情多么容易令人动容,不知不觉间鬓发已成白丝。转眼间已是千古,仿佛一切都如梦一般。西山南浦的秋意尽显,一望无际的芦花飞舞。偶尔有一只沙鸥,轻轻点破松梢的翠绿。让人感到凄凉的思绪涌起,感觉到腋下微凉的风细细吹拂。我的诗兴在渔乡的橘子树间自由飞舞。
注释
- 雪牖:雪覆盖的窗户。
- 风轩:风吹拂的屋檐或阳台。
- 芭蕉:芭蕉树,常用以象征南方的雨声。
- 鬓成丝:鬓发变白,暗示了岁月的无情。
- 千古:形容时间的久远。
- 沙鸥:一种海鸟,象征孤独与自由。
- 松梢翠:松树的绿色顶部,象征清新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象,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菊花新·雪牖风轩度岁》创作于冬季,诗人在生死离别、岁月流逝中感慨万千,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的“雪牖风轩”描绘出一个静谧而又清冷的环境,给人以孤独的感觉,而后面的“时听芭蕉,雨声凄恻”则将这种孤独感与自然界的声音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凉而细腻的氛围。
诗中反复提到的“情多易感”,让人感受到岁月对人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内心感受愈加深刻,不知不觉中已鬓发成丝,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让人动容。接下来的“忽又成千古,诮如梦里”更是将时间的无情与梦幻的虚无结合在一起,彰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最后,“诗兴浑飞在渔乡橘里”则显示了尽管感伤,但诗人仍然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与快乐,展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整体上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自然的赞美,情感真挚动人,意境悠远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牖风轩度岁:在雪的窗户和风的阳台中度过岁月,暗示了寒冷的冬季和孤独的心境。
- 时听芭蕉,雨声凄恻:偶尔听到芭蕉的雨声,凄惨的声音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
- 情多易感,渐不觉鬓成丝:情感丰富而细腻,随着岁月流逝而不知不觉中鬓发已白。
- 忽又成千古,诮如梦里:转瞬即逝的时间让人感到如梦般虚幻,千古的感觉让人感慨人生的短暂。
- 西山南浦尽秋意: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出季节的变迁。
- 一望芦花飞:远望芦花随风飞舞,象征自由与美好。
- 有一点沙鸥,点破松梢翠:沙鸥的出现打破了松树的宁静,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凄然念起:让人感到凄凉的思绪涌现。
- 觉两腋凉飙细:感受到微凉的风从腋下吹来,象征着内心的感触与反思。
- 诗兴浑飞在渔乡橘里:在渔乡的橘子树下,诗人的灵感自由飞舞,暗示着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梦,突出人生的虚幻。
- 拟人:将雨声形容为“凄恻”,让声音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雪牖风轩”对“西山南浦”,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与快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和孤独,突显冬季的清冷。
- 芭蕉:南方特有的植物,象征着温暖的气候和细腻的情感。
- 沙鸥:象征孤独与自由,带有一种游离于世的情感。
- 橘:代表丰收与美好,象征诗人的创作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雪窗
B. 芭蕉
C. 沙鸥
D. 以上都是 -
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的表现有哪些? A. 鬓发成丝
B. 千古如梦
C. 秋意尽显
D. 以上都是 -
诗中提到的“诗兴”是在什么地方涌现的? A. 渔乡的橘子树下
B. 松树下
C. 西山南浦
D. 雪窗前
答案
- D. 以上都是
- D. 以上都是
- A. 渔乡的橘子树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现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自然的依恋,诗中也蕴含了孤独的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岁月的流逝,情感同样深邃而真挚。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