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赋情多懒率》

时间: 2024-09-19 22:04:48

赋情多懒率。

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

无心恋簪绂。

温才高子建,韵欺王勃。

胸中绝物。

所容者、诗兵酒卒。

一两时,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

莫说。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卼。

悬河口讷。

非夙世,无灵骨。

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牒过清风朗月。

且束之、高阁休休,这回更不。

意思解释

瑞鹤仙·赋情多懒率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赋情多懒率。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无心恋簪绂。温才高子建,韵欺王勃。胸中绝物。所容者诗兵酒卒。一两时,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莫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卼。悬河口讷。非夙世,无灵骨。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牒过清风朗月。且束之高阁休休,这回更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懒散态度。每次醉酒之后,表现得很狂妄,醒来时又显得飘忽不定。对美好事物并没有心情去恋慕。温才(指温庭筠)和高子建(指高适)才华横溢,诗韵更胜王勃。胸中无物,所容之事仅是诗、酒和士卒。短暂的时光中,调动情绪,驱散心中的烦闷和忧愁。不要说,虽然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最后还是得不偿失。无言的河流,口齿不清。非前世因缘,无法有灵魂的骨架。将湖山的牌印、莺花的权柄,流传过清风朗月。暂且将这些放在高阁上,休息一会儿,这次就不再提了。


注释:

  • 赋情:赋予情感。
  • 懒率:懒散的态度。
  • 簪绂:指美好的装饰品,象征美好事物。
  • 温才高子建:温庭筠和高适,二人均为著名诗人。
  • 王勃:指王勃,著名诗人,以《滕王阁序》闻名。
  • 胸中绝物:心中无物,无所寄托。
  • 诗兵酒卒:诗歌、饮酒和士卒,形容生活的消遣。
  • 悬河口讷:形容言辞不顺畅,表达困难。
  • 灵骨:灵魂与身体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长庚,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独特,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作者感情低落之际,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消极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思考。开头几句就直指他对情感的懒散态度,醉酒后的狂放与清醒后的迷惘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作者在对温庭筠和高适的引用中,体现了对才华横溢的人士的尊敬,但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无能为力。诗中提到的“胸中绝物”,更是道出了他内心的空虚与孤独,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

随后,作者用“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来形象地表达自己在与生活搏斗中的无奈与损失,展现了心灵深处的挣扎。而“悬河口讷”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他在表达情感时的无言以对,增添了词作的深度与层次。最后几句将词的情感推向高潮,将湖山和莺花的美好愿景放置于高阁,显示出他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意在强调对生活的放下与释然。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赋情多懒率:表达懒散的情感态度。
  • 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醉酒后的狂妄与清醒后的迷惘形成对比。
  • 无心恋簪绂:对美好事物没有心情去追求。
  • 温才高子建,韵欺王勃:对温庭筠、高适的赞美,暗示自己才华的不足。
  • 胸中绝物:内心空虚,没有可以寄托的东西。
  • 所容者诗兵酒卒:生活中只有诗酒和士卒,表现生活的消遣。
  • 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调动情绪,驱散心中的烦恼。
  •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比喻在与生活的斗争中,虽然有所获,但付出的代价更大。
  • 非夙世,无灵骨:非前世的因缘,缺乏灵魂的支撑。
  • 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把美好的事物放在高处,表示一种无奈与放下。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湖山牌印”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整首词中存在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用“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夸张地表现生活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流露出一种对情感的懒散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放纵与逃避。
  • :代表理想与追求。
  • 士卒:象征生活的平淡与无奈。
  • 湖山:象征美好与追求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赋情多懒率”中的“懒率”指什么?

    • A. 努力
    • B. 懒散
    • C. 忙碌
    • D. 认真
  2. 文中提到的“温才”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温庭筠
    • C. 李白
    • D. 白居易
  3.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这一句的意思是?

    • A. 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
    • B. 战斗胜利
    • C. 伤亡惨重
    • D. 大获全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情感的思考,但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渲染。
  • 苏轼《水调歌头》:以更壮阔的气势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虽有相似的无奈感,但情感基调更为积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