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参政陈给事寒食杜门感怀
——晏殊
班班疏雨欲晴天,
回避春风入醉眠。
新火未来丝阁静,
砌苔窗树两依然。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雨丝即将停歇,阳光透出微微的缝隙。
我躲避春风,沉醉于梦中不愿醒来。
新燃的香火尚未点燃,丝竹乐器的阁楼显得格外宁静,
窗前的青苔和树影,仿佛依旧如昔日那样静谧。
注释:
- 班班:指细雨纷纷的样子。
- 疏雨:稀疏的雨水。
- 回避:躲避、逃避。
- 醉眠:沉醉于睡眠。
- 新火:指新的香火。
- 丝阁:指乐器的阁楼,可能是指古代乐器的储存处。
- 砌苔:指窗前生长的青苔。
- 依然:仍然、依旧。
典故解析:
“寒食”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后演变为禁火、冷食的日子。诗中提到“寒食”,暗示作者在节日时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晏殊(991-1055),字同甫,号小山,北宋词人、政治家,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寒食节,作者因节日感怀,表现了对春天的思考与个人心境的反思。在这样的节日中,许多人会怀念故人,诗的情感因而更加深沉。
诗歌鉴赏:
晏殊通过“班班疏雨”和“春风”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细腻的自然景象。诗的开头通过描绘细雨即将停歇的情形,暗示着冬去春来的转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回避春风入醉眠”,表达了作者对外界喧嚣的逃避与内心的宁静追求,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新火未来丝阁静”,则是对环境的细致观察,暗示着一种不愿点燃生活的热情,似乎在暗示着对繁华喧闹的拒绝与向往宁静的渴望。最后一句“砌苔窗树两依然”用自然景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窗前的青苔和树影,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静好与生活的常态。整首诗以一种安静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雨后的晴空,透出了春天的希望,细雨与阳光的交替象征着生活的变化。
- 第二联通过“醉眠”表现出作者渴望逃避现实的心态,表明他对当下生活的无奈。
- 第三联用“新火”与“丝阁”的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
- 第四联则是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青苔和树影的依旧,象征着一种恬淡与安宁。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班班疏雨”比喻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
- 拟人:通过“回避春风”,赋予春风情感,表现内心的复杂情绪。
- 对仗:整首诗的形式工整,展现了诗人的语言艺术。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追求,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时光的思索。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着生命的洗礼与情感的细腻。
- 春风:代表着希望与变革,但同时也是一种外界的干扰。
- 香火:象征着文化与传统的延续。
- 青苔和树影:代表着逝去的时光与不变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班班疏雨”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 A. 阴雨绵绵
- B. 雨后初晴
- C. 大雪纷飞
- D. 炎炎夏日
-
“新火未来”的意思是:
- A. 新的香火点燃
- B. 香火尚未点燃
- C. 香火已熄灭
- D. 香火越来越多
-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主要是为了纪念谁?
- A. 孟子
- B. 介之推
- C. 李白
- D. 杜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宴桃李园序》
-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诗词对比:
- 晏殊的《次韵和参政陈给事寒食杜门感怀》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后者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
- 《晏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