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峨峨楚南树,杳杳含风韵。何用八千秋,腾凌诧朝菌。
白话文翻译:
这棵高耸的树木生长在楚南,幽深的环境中蕴含着风的韵味。何必经历八千个秋天,才能让它在晨光中翱翔,令人惊叹?
注释:
- 峨峨:形容高大、雄伟的样子。
- 楚南:指楚国南部,今湖北一带。
- 杳杳:形容幽深、遥远的样子,常用来描绘空灵的景象。
- 含风韵:蕴含风的韵味,形容树木在风中摇曳的姿态。
- 八千秋:指漫长的岁月,这里形容时间的久远。
- 腾凌:高飞、翱翔的意思。
- 诧:惊讶、惊异。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涉及古代典故,但“楚南”可以联想到楚地的文化背景,楚地自古以来以诗歌与文化而闻名。而“八千秋”则暗示着时间的长河,强调生命与时间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小山,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诗人和政治家。他以清丽的词风著称,尤其擅长婉约派的词作,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晏殊的中年时期,正值其政治生涯的起伏之时。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悟。
诗歌鉴赏:
《椿》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作,晏殊以“峨峨楚南树”开篇,描绘出一幅高大、雄伟的树木景象,树木的挺拔象征着生命的力量。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暗示了生机与活力。接着,作者以“杳杳含风韵”来表现树木在风中摇曳的轻盈与灵动,似乎是在传达一种与自然合一的和谐美感。
在后两句中,晏殊通过“何用八千秋”的反问,揭示了时间与生命的关系,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这里的“八千秋”不仅是对时间的夸张,更是在提醒人们应珍惜当下,感受生命的每一刻。最后一句“腾凌诧朝菌”则展现了树木在晨光中翱翔的景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感慨,仿佛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与自由。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晏殊通过自然的描写,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峨峨楚南树:
- 描绘了一棵高大的树,设定了诗的空间背景。
- 杳杳含风韵:
- 通过“杳杳”形容树木的幽深,表现出树木在风中摇曳的韵味,传达出一种柔和的美感。
- 何用八千秋:
- 反问句,强调时间的漫长与生命的短暂,引发思考。
- 腾凌诧朝菌:
- 描绘了树木在晨光中高飞的画面,展现出一种自由与惊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树木的形象用来比喻生命的力量。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增强了诗的哲理性,引导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呼唤人们珍惜当下,追求自由与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坚韧。
- 风:代表着自由与灵动。
- 秋:象征着人生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峨峨楚南树”中的“峨峨”意指: A. 高大 B. 矮小 C. 细长
-
诗中提到的“八千秋”是用来形容: A. 时间的短暂 B. 时间的漫长 C. 秋天的美丽
-
“腾凌诧朝菌”表达的意境是: A. 生命的无奈 B. 自由与惊艳 C. 对自然的失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晏殊 vs. 苏轼:
- 晏殊的诗多描绘自然与情感,风格清丽;苏轼则更注重人生哲理与社会观察,风格豪放。两者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晏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