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带箭》

时间: 2024-09-19 21:35:33

秦鞭断江江逆流,八公草木皆为仇。

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老氐带箭走。

雄兵百万如倒山,三十年来一翻手。

君不见扪虱翁,遗言莫遣西师东。

妇人孺子徒为忠,燕山饥鹰思弄风,归来但哭阳平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氐带箭 李东阳 〔明代〕 秦鞭断江江逆流,八公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老氐带箭走。雄兵百万如倒山,三十年来一翻手。君不见扪虱翁,遗言莫遣西师东。妇人孺子徒为忠,燕山饥鹰思弄风,归来但哭阳平公。

白话文翻译:

秦国的力量强大到可以断开江河,使其逆流,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像是敌人的仇恨。山头的鹤鸣声让人不禁回头,城南的老氐族人带着箭伤逃走。百万雄兵如同山倒一般,三十年的局势一朝翻转。你不见那扪虱的老翁,留下遗言不要让西方的军队东进。妇人和孩子虽然忠诚,但燕山的饥鹰却想着要展翅高飞,归来时只能为阳平公哭泣。

注释:

  • 秦鞭断江江逆流:比喻秦国的力量强大,能够改变自然规律。
  • 八公草木皆为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被视为敌人,形容战争的残酷。
  • 山头鹤唳争回首:鹤的鸣叫声让人不禁回头,形容战场的紧张气氛。
  • 城南老氐带箭走:老氐族人带着箭伤逃走,形容战争的惨烈。
  • 雄兵百万如倒山:形容敌军兵力强大,如同山倒。
  • 三十年来一翻手:形容局势的突然变化。
  • 扪虱翁:指智者或隐士,这里可能指某位留下遗言的老人。
  • 遗言莫遣西师东:老人的遗言是不要让西方的军队东进。
  • 妇人孺子徒为忠:妇人和孩子虽然忠诚,但无力改变局势。
  • 燕山饥鹰思弄风:比喻有志之士想要有所作为。
  • 归来但哭阳平公:归来时只能为阳平公哭泣,形容悲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历史事件,通过诗歌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东阳在某个历史事件后,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有所感触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诗中“秦鞭断江江逆流”和“八公草木皆为仇”等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破坏力和人们的仇恨。而“山头鹤唳争回首”和“城南老氐带箭走”则通过具体的场景,传达了战争的紧张和惨烈。最后,诗人通过“扪虱翁”的遗言和“燕山饥鹰”的比喻,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鞭断江江逆流:秦国的力量强大到可以断开江河,使其逆流,比喻秦国的强大。
  2. 八公草木皆为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像是敌人的仇恨,形容战争的残酷。
  3. 山头鹤唳争回首:鹤的鸣叫声让人不禁回头,形容战场的紧张气氛。
  4. 城南老氐带箭走:老氐族人带着箭伤逃走,形容战争的惨烈。
  5. 雄兵百万如倒山:形容敌军兵力强大,如同山倒。
  6. 三十年来一翻手:形容局势的突然变化。
  7. 君不见扪虱翁,遗言莫遣西师东:你不见那扪虱的老翁,留下遗言不要让西方的军队东进。
  8. 妇人孺子徒为忠:妇人和孩子虽然忠诚,但无力改变局势。
  9. 燕山饥鹰思弄风:比喻有志之士想要有所作为。
  10. 归来但哭阳平公:归来时只能为阳平公哭泣,形容悲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秦鞭断江江逆流”和“雄兵百万如倒山”,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秦国的强大和敌军的兵力。
  • 拟人:如“八公草木皆为仇”,将草木拟人化,形容战争的残酷。
  • 对仗:如“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老氐带箭走”,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形象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通过“扪虱翁”的遗言和“燕山饥鹰”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秦鞭断江:比喻秦国的强大。
  • 八公草木:形容战争的残酷。
  • 山头鹤唳:形容战场的紧张气氛。
  • 城南老氐:形容战争的惨烈。
  • 雄兵百万:形容敌军的兵力强大。
  • 扪虱翁:比喻智者或隐士。
  • 燕山饥鹰:比喻有志之士。
  • 阳平公: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象征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秦鞭断江江逆流”比喻什么? A. 秦国的强大 B. 江河的自然规律 C. 战争的残酷 D. 人民的苦难

  2. “八公草木皆为仇”形容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自然的美丽 C. 人民的团结 D. 敌人的仇恨

  3. “山头鹤唳争回首”形容什么? A. 战场的紧张气氛 B. 自然的和谐 C. 人民的欢乐 D. 敌人的恐惧

  4. “城南老氐带箭走”形容什么? A. 战争的惨烈 B. 人民的勇敢 C. 自然的美丽 D. 敌人的仇恨

  5. “扪虱翁”的遗言是什么? A. 不要让西方的军队东进 B. 要团结一致抵抗敌人 C. 要保护妇人和孩子 D. 要追求和平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战乱时期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氐带箭》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李东阳的《氐带箭》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多首古代战争诗,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战争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李东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明代文学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