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时间: 2025-01-11 19:57:27

肃杀秋声里,幽怀感百端。

螀啼露华重,萤度月波寒。

竹外疏花瘦,廊腰败叶乾。

独怜三径菊,冷节末阑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
王芬 〔清代〕
肃杀秋声里,幽怀感百端。
螀啼露华重,萤度月波寒。
竹外疏花瘦,廊腰败叶乾。
独怜三径菊,冷节末阑珊。

白话文翻译:

在肃杀的秋声中,我的幽幽思绪感触良多。
蟋蟀在重露中啼鸣,萤火虫在寒冷的月波中飞舞。
竹外的花儿稀疏而瘦弱,走廊旁的叶子干枯凋零。
我独自怜惜三径旁的菊花,在这冷清的时节显得格外凋零。

注释:

  1. 肃杀:形容秋天的气氛冷酷而凶杀。
  2. 幽怀:深沉的思绪或情感。
  3. 螀啼:蟋蟀在鸣叫。
  4. 露华:露水的光华,秋天的露水往往更为晶莹。
  5. :指萤火虫。
  6. 廊腰:走廊的腰部,指走廊两边的植物。
  7. 阑珊:细微而凋零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芬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常常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季,秋日的景色常常引发诗人的思考与感慨。在这个时节,自然景物逐渐凋零,诗人对生命的无常与秋日的孤独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诗歌鉴赏:

《秋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季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肃杀秋声里”,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气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接下来的描述中,蟋蟀的鸣叫和萤火虫的飞舞形成了生与死的对比,既有生命的活力,又有寒冷的凋零,令人感到秋天的冷清与忧伤。

“竹外疏花瘦,廊腰败叶乾”更是点出了秋天的衰败,竹子外的花朵稀疏而瘦弱,走廊旁的叶子干枯,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最后一句“独怜三径菊”,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菊花的怜惜与共鸣,菊花在这个季节显得格外坚毅,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升华。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肃杀秋声里”:秋天的声音是冷酷的,给人一种肃杀的感觉。
    • “幽怀感百端”:在这肃杀的秋声中,诗人心中的各种感慨涌现。
    • “螀啼露华重”:蟋蟀在露水重重的秋夜里啼鸣,增添了寂寥的气氛。
    • “萤度月波寒”:萤火虫在寒冷的月光波中飞舞,显得孤寂而清冷。
    • “竹外疏花瘦”:竹子外的花稀疏而瘦弱,暗示着生命的衰败。
    • “廊腰败叶乾”:走廊旁的叶子干枯,进一步渲染了凋零的气氛。
    • “独怜三径菊”:唯独对三条小路旁的菊花心生怜惜,菊花在冷清的时节显得特别珍贵。
    • “冷节末阑珊”:在这个冷清的季节,菊花显得孤独而凋零。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日比作肃杀的声音,传达了气候的冷酷。
    • 拟人:蟋蟀的鸣叫和萤火虫的飞舞赋予了生命的特性,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结构上对称的句子,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增强了音韵美。
  3.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孤独感。菊花的坚韧与生命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1. 肃杀:象征秋的冷酷和凶险。
  2. 蟋蟀:代表秋天的生命与孤独。
  3. 萤火虫:象征在寒冷中挣扎的生命。
  4. 菊花:象征坚韧和孤独,秋天的美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肃杀秋声里”中的“肃杀”指的是: A. 温暖的气候
    B. 冷酷的气氛
    C. 生机勃勃
    D. 纷繁的声音

  2. “独怜三径菊”中的“菊”象征: A. 生命的旺盛
    B. 孤独与坚韧
    C. 美丽的花朵
    D. 秋天的凋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对比王芬的《秋日》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伤,但王芬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杜甫则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王芬的诗中更多的是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是通过具体的情感经历来传达思乡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