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寓叹
作者:陆游 〔宋代〕
荷戈常记壮游时,
齿豁头童不自知。
已分功名非力致,
更悲文字与年衰。
端居渐觉从人嬾,
熟睡偏於听雨宜。
自断归休君勿怪,
一杯荠糁敌琼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壮游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年华流逝的无奈和惆怅。诗中提到自己曾经在年轻时持戈出游,意气风发,但如今已年老色衰,功名的获得并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更让人感到悲伤的是,文学成就也随着年华的流逝而逐渐消退。作者在安静的居所中渐渐感觉到身边的人变得懒散,自己则偏爱在雨声中沉睡。最后,他希望自我退隐,不要让别人觉得奇怪,哪怕一杯简单的荠菜粥也胜过美酒佳肴。
注释
- 荷戈:指持戈,古代武器,象征年轻时的英勇与壮志。
- 齿豁头童:形容年纪已大,牙齿掉落,像小孩子一样无知。
- 功名非力致:指获得的功名并非凭借自己的力量。
- 更悲文字:更感到悲伤的是自己的文才随着年华的流逝而减退。
- 端居:安静地待在家中。
- 从人嬾:指身边的人变得懒惰,不再积极。
- 荠糁:荠是一种野菜,这里指简单的食物。
- 琼糜:指美酒佳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的历史变迁,身处南宋的动荡年代,始终怀有复国之志。陆游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又有细腻的田园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寓叹》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感慨。诗人经历了许多挫折与磨难,尤其是在功名与理想未能实现后,内心深处的悲哀愈发明显。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诗歌鉴赏
《寓叹》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表达了陆游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深切思考。开头两句,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壮志豪情,持戈出游的经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那个无所畏惧的青年,反而如同“头童不自知”的老人般,面临衰老的无奈。
接下来的句子转向对人生功名的反思,陆游明白功名并非仅凭个人的努力得来,这种对世事的清醒认识,使他更加悲伤,尤其是对文化成就的失落感尤为沉重。他将自己安静地放置于一隅,渐渐感觉周围的人变得懒散,这种对比让他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与个人的孤独。
最后两句,陆游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他希望以简单的生活来抵御内心的失落。这种选择并非出于无奈,而是一种对生活的重新理解与态度的转变。整首诗以深情的基调,展现了陆游对人生、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最终形成了一种淡然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荷戈常记壮游时:回忆年轻时持戈出游的经历,表现出年轻时的英勇与激情。
- 齿豁头童不自知:如今已老,牙齿掉落,形象地表达了衰老的无奈。
- 已分功名非力致:对功名的获得感到失望,反思人生的得失。
- 更悲文字与年衰:对文学成就的失落感到更加悲伤。
- 端居渐觉从人嬾:在安静的生活中,感受到周围人变得懒散。
- 熟睡偏於听雨宜:在雨声中沉睡,体现了一种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 自断归休君勿怪:希望归隐,不希望他人对此感到奇怪。
- 一杯荠糁敌琼糜:宁愿享用简单的食物,也不愿追求奢华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持戈的壮游,衰老比作“头童”,生动形象。
- 对仗:如“功名非力致”和“文字与年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陆游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戈:象征勇气与壮志,体现年轻时的豪情。
- 齿豁:象征衰老与无奈,唤起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文字:指文化成就,承载着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 雨:象征宁静与安逸,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荠糁:象征朴素与真实,反映诗人对物质的淡泊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寓叹》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白居易
- D. 李白
-
诗中“荷戈”代表什么?
- A. 归隐
- B. 英勇
- C. 伤痛
- D. 失败
-
诗的主题主要是对什么的感慨?
- A. 爱情
- B. 时光流逝
- C. 自然
- D. 友谊
答案
- B. 陆游
- B. 英勇
- B. 时光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陆游)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诗词对比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寓叹》:
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但《秋夜将晓》更多地关注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而《寓叹》则更强调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反思,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