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闲居》

时间: 2025-02-04 15:35:29

啜茗清风两腋生,西斋雅具惬幽情。

熏衣过後篝炉冷,展卷终时嬾架横。

巢燕何曾择贫富,鸣鸠元不为阴晴。

但能与物俱无著,小草新诗取次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闲居
——陆游

啜茗清风两腋生,
西斋雅具惬幽情。
熏衣过後篝炉冷,
展卷终时嬾架横。
巢燕何曾择贫富,
鸣鸠元不为阴晴。
但能与物俱无著,
小草新诗取次成。

白话文翻译:

在清风中啜饮茶水,令人感到清爽怡然;
在西斋的雅致环境里,心情格外舒畅。
熏衣香气过后,篝火已渐渐冷却;
翻开书卷,懒散地将书卷放在架上。
燕子从不挑剔贫富之别,
而鸠鸟的鸣叫也不因天气阴晴而改变。
只要能与万物保持无挂无碍,
即使是小草也能随手写成新诗。

注释:

  1. 啜茗:喝茶。
  2. 清风:清新的风,象征自然的舒适。
  3. 西斋:指诗人所处的书房或居室。
  4. 熏衣:熏香衣物,常用来消除异味或增加香气。
  5. 篝炉:篝火,指用木柴生火取暖。
  6. 巢燕:指燕子,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7. 鸣鸠:指杜鹃,象征自然的声音。
  8. 与物俱无著:与万物无所挂碍,强调一种随和自在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官员。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作品广泛,尤其以诗歌而闻名,风格多样,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正值初夏,他在西斋清静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初夏闲居》是陆游在闲适的初夏时光中,沉静思考生活和自然的诗作。诗中的意象既有自然的清新,如“清风”、“小草”,也有生活的雅致,如“西斋雅具”。通过这两种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纷繁世事中所追求的内心宁静与和谐。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清风徐来,茶香四溢的闲适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而后半部分则强调自然界的无所畏惧与自由,象征着一种超脱于物质世界的境界。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啜茗清风两腋生”:清风徐来,喝茶时感到清爽,体现了自然的舒适。
  2. “西斋雅具惬幽情”:在西斋中,优雅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
  3. “熏衣过後篝炉冷”:熏香后的衣物,篝火已经冷却,暗示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4. “展卷终时嬾架横”:翻开书卷,懒散地将书卷放在架上,表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5. “巢燕何曾择贫富”:燕子从不挑剔环境的贫富,象征自然的无私。
  6. “鸣鸠元不为阴晴”:鸠鸟的鸣叫与天气无关,表现了自由的心态。
  7. “但能与物俱无著”:强调与万物保持无挂碍的心境。
  8. “小草新诗取次成”:即使是小草,随手也能写出新诗,流露出诗人的创作自信与自然的灵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巢燕”与“鸣鸠”比喻自然中的无拘无束。
  • 对仗:如“熏衣过後篝炉冷,展卷终时嬾架横”,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燕子和鸠鸟被赋予情感,表现出自然的自由。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清风:象征自然的轻松与舒适。
  2. 西斋:代表文化的积淀与雅致的生活方式。
  3. 巢燕: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4. 鸣鸠: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的真实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啜茗”意为: A. 喝酒
    B. 喝茶
    C. 吃饭

  2.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享受闲适
    C. 不屑一顾

  3. “小草新诗取次成”的意思是: A. 小草很难写诗
    B. 生活随意,灵感随处可得
    C. 小草是无用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初夏闲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强调山水的壮美与哲思。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集》
  2. 《宋代诗词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