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 吴山尊胜塔寺》
时间: 2025-01-26 00:3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栖梧 吴山尊胜塔寺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塔拥平山银瓮小。
老衲殷勤,说与游人道。
劫火残灰填翠沼。
断阶花隐双龙爪。
藤压荒篱蟠桧老。
井塌青苔,满地棘针草。
悲风生木杪。
白话文翻译:
这座塔矗立在小巧的平山上,像一个银色的瓮。
老和尚热情地对游人讲述这里的故事。
曾经的火灾留下了残灰,填满了翠绿的湖泊。
断断续续的台阶上,花草掩映着双龙的爪印。
藤蔓缠绕着荒凉的篱笆,古老的柏树盘绕生长。
井口已经塌陷,青苔覆盖,满地都是刺针草。
悲伤的风从树梢吹来,带着一丝凉意。
注释:
- 银瓮:形容塔的形状,像银色的器皿。
- 老衲:指年长的僧人,通常对游客表现出友好的态度。
- 劫火:指大火,通常有毁灭性的火灾。
- 翠沼:指绿色的水面,意指湖泊或池塘。
- 双龙爪:可能指台阶上雕刻的龙爪,象征着威严与尊贵。
- 棘针草:指带刺的草,生长于荒凉之地,象征艰苦与荒凉。
- 悲风:形容带有悲伤情绪的风,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描写了吴山尊胜塔寺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寺庙和自然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吴山作为名胜古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吴山尊胜塔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开头两句描绘了塔的形态和老和尚的热情,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火灾后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诗中描绘的藤蔓、青苔与刺草,象征着荒凉与衰败,反映了人事的无常与自然的力量。最后一句“悲风生木杪”,则让整个诗篇升华,带来一种凄凉的情感共鸣,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体悟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塔拥平山银瓮小:描绘了塔的形状和地理位置,给人以视觉印象。
- 老衲殷勤,说与游人道:展现出僧人的友好与热情,体现出人情味。
- 劫火残灰填翠沼:历史的沉重,火灾的后果让人感受到无情的时间。
- 断阶花隐双龙爪:意象丰富,断阶象征时间的流逝,双龙爪则传达了历史的厚重。
- 藤压荒篱蟠桧老:描绘了自然的侵蚀,反映出人事的衰败。
- 井塌青苔,满地棘针草:展现了荒凉景象,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艰辛。
- 悲风生木杪:结尾带来情感的升华,悲风象征着对过往的哀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塔比作“银瓮”,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塔的优美。
- 拟人:老衲的殷勤使得整个场景更具人情味。
- 对仗:如“藤压荒篱”与“井塌青苔”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整体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强调了人与自然、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寺庙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塔:象征着信仰与历史。
- 老衲:代表着人文关怀与传统。
- 劫火:象征着毁灭与重生的循环。
- 青苔、刺草:反映出生命的艰辛与自然的无情。
- 悲风:传递出情感的凄凉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衲”指的是谁?
A. 游人
B. 年长的僧人
C. 历史人物
D. 诗人 -
“劫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繁荣
B. 历史的沉重
C. 自然的美好
D. 人际关系 -
诗中描绘的“藤压荒篱”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的和谐美
B. 生命的艰辛与荒凉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D. 传统文化的延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凤栖梧》都展现了对故乡与过往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凤栖梧》则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反映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元曲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诗人研究》